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学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叙事和美死亡时,有意无意地建构着民族的死亡意识,塑着人们的死亡文化观念。本文以当代文学中主要种死亡叙事及其审美图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达方式、言说内容与审美意境的发展衍变,考察它对当代死亡文化建构的作用与意义。一、崇高:主流话语中的死亡审美死亡叙事中的崇高意境,一直是当代主流话语的审美图式,它以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和新时期以的军旅小说为主要表现载体。历史记忆的建构与革命英雄主义的认同贯穿了今为止半个多世纪的主流话语,最具代表性的仍“十七年文学”。毛泽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  相似文献   
2.
施津菊 《齐鲁学刊》2006,(3):109-112
当代诗歌中死亡意识的传达有着清晰的流变轨迹,尤其是进入新时期后,其总体走向呈现为从外向内、从群体向个体、从凸显英雄主义的崇高意境向张扬个人主义的多元形态的嬗变。死亡审美及其表现方式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社会价值观和生命哲学观所决定的不同人生观及死亡观的形象化呈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界已经有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理论倡导与社会实践 (1 92 5年 1 0月 2 1日写完的《伤逝》)后 ,更深刻地感受到男女不平等中包含着的久远的历史尘垢与沉重 ,对当时以及此前的中国女性的性别生存特性的一种概括。按鲁迅的观点推论 ,妻性 =母性 +女儿性。试想 :在我国封建传统的文化语境中 ,母性可谓是无条件地忘我地爱泽于人 ,女儿性则是无条件地无我地服从于人 ,可见这种被逼而成的妻性说穿了就是在爱泽于人和服从于人中完全彻底地丧失自我 ,以此公式表达大概可以成立 :妻性 =母性 +女儿性 =奴性。这个结论大概不是鲁迅愿意看到的 ,但…  相似文献   
4.
源于国外的哲学肉身化思潮和女性主义的身体写作理论,为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初期文学的个性化与身体化写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然而,理论的误读不仅导致了阐释的偏差,也影响到创作的偏离.身体观照从思想启蒙与追求精神解放的现代性宏大目标,经历创作演变后,走到了身体游戏和欲望消费的当下处境.而符合自然之态并充盈着生命之美和心灵内涵的身体活跃在文学里,才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