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其顿王占领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在公元前的三、四个世纪内,就已经历了东方意识和西方观念、犹太教和各种异教、希伯来传统和希腊罗马哲学的冲撞交织,准备了东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国内十数个学术单位协办的“宋明思想文化和华夏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加、日等国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这次会议是1991年10月举办的“秦汉思想文化和华夏传统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继续。会议联系华夏文化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着眼于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研讨了理学为主的宋明思想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其影响,反映了当前宋明思想文化研究中的新进展,具体表现在下列四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景象。一大批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学者通过总结80年代“文化热”的经验、教训,应用辩证方法,力图揭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在这方面,朱义禄同志撰写的《儒家理想人格和中国文化》(以下简称《理想人格》)一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当前学术界在儒学研究中获得的新进展。《理想人格》一书善于透过儒家著作中常见的圣贤、君子、成人、大丈夫、豪杰等人格称谓,  相似文献   
4.
《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是我国首部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哲学辞典。它的问世,必将对繁荣我国的哲学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著名学者萧(?)父先生力求以中国启蒙哲学专题研究作为解决“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契入点和路径,揭示“以古代文化长期积累为背景的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的内在根据和环节,不仅对启蒙哲学的概念作了新诠释,而且对中国启蒙哲学的阶段历程及中国启蒙哲学精神作出了新概括和新探索.萧(?)父先生的这一专题研究,是他数十年学术人生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历史接合点的“再思索”与“新开发”.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理学理性精神的承继施炎平如果联系思想史和文化史发展的背景,从哲学的层面上剖析末代理学,就能发现,在理学体系中确有一个富于理性主义色彩的思路和框架,体现着末儒人文思想的“真精神”(梁漱溟语)。那么,宋代理学理性精神的源头究竟在何处?其理性精神的内...  相似文献   
7.
企业改革与企业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管理的“软件”要素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软件”改革中,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新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得以正常运行的“润滑剂”,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之必需。因此,研究企业伦理建设自然就成了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改革实践和调查所得。拟就目前应该着重注意解决的几个伦理问题,即树立“企业集体主义”,实行“公正”原则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改革与企业本位的企业集体主义 改革,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而“每一个社会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当人们摆脱“文化热”退潮后面临的困惑,力求超越传统主义和反传统主义的两极思维模式,重新以科学态度和理性意识审视传统文化的时候,朱贻庭同志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出版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传统伦理、反思传统文化的新范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以下简称《伦理史》)是以张岱年、朱贻庭为代表的研究集体的精心之作,潜心多年,数易其稿,成于“文化讨论”的高潮期。作为负责的学者,他们认真吸取前几年“文化讨论”所提供的学术营养,贯彻“既反对颂古、也反对盲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努力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政治分析与理论分析、反思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及学说思潮,而且在传统道德变革轨迹的清理和价值评判上,都有深解和创造性发掘,为近年来同类论著所少见,它昭示了中国传统伦理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创建中国学派经济学,目前正面临十分有利的时机。在我看来,当代中国学派经济学创建的标志,首先是要体现中国特色,其次也要有学派风格。具体点讲,中国特色的当代经济学要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力求沟通中国古典经济学遗产和现代经济理论,组建新的理论框架和解释模式,来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全局问题、关键问题和战略问题。所谓中国经济学的学派风格。是说这个经济学理论的最终形成是在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胡适研究会主办的首届“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6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包括台湾)以及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汇集了一批在各学科领域胡适研究的老、中、青学者,围绕着“胡适与中国新文化”这一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讨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作用及其贡献。研讨会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既对近年来胡适研究的情况、成绩、进展作了回顾和分析,又集中展示和交流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研讨会着重在以下四方面进行了热烈地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