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建国初,毛泽东、刘少奇对富农党员问题、农业经营体制问题和农村经济政策问题存在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回归、审视与选择--论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家庭和教会学校教育,造成林语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隔阂;旅居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又使林语堂对"自己民族特有东西"情有独钟.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与他同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有所不同.他有着强烈的回归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又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审视着传统文化,以西方的视角选择着传统文化,而他的回归、审视与选择是彼此关联、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3.
施萍  唐冰 《云梦学刊》2003,24(2):65-68
和谐,是林语堂追求的文学境界。在文体上,他提倡闲谈体,要求抒写性灵,打破作文法对内容的束缚,使用雅健自然的语录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谐调统一;在人物造型上,他追求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和谐。林语堂的这种美学理想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来自林语堂融通中西文化而形成的价值体系,因为和谐不仅是一种美学风格,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他对人文主义“上帝”的信仰,消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消解了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焦虑与困惑,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从而达到了“水连天碧”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施萍 《中州学刊》2002,(4):94-99
林语堂是一个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 ,同时又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因此他小说创作中的人性观具有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他抛弃了传统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说 ,肯定了人作为独立精神个体的价值。他相信人能够通过自救而获得精神的完善 ,完美的人性是合乎自然的。他确立了信仰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林语堂的人性观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的承继 ,也是对西方人的东方想象的顺应。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造就一支综合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青年教师队伍,才能实现学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际状况,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性主要通过学科主导、舆论主导和生活主导实现.其中,学科主导又通过正面灌输与反面批判维护实现其话语主导性;舆论主导并不等同于“舆论一律”,通过培育“意见领袖”、运用“议题设置”、坚持“第一时间”引导和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实现其话语主导性;生活主导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世界转向和生活话语表达实现其话语主导性.  相似文献   
8.
施萍 《百姓生活》2012,(5):74-74
以保护和增强胃黏膜防御机能为主要功效的药物,被统称为胃黏膜保护剂。其进入体内后,可迅速与黏膜相结合,在胃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薄膜,使胃不再受到胃酸、胆汁、辛辣食物,以及刺激性药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施萍 《新天地》2011,(5):43-43
允捧中学是一所离镇政府较远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共有670多人,学生都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生。学校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但生活条件艰苦,这表现在上街不便,吃水难,求医看病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现代基督教文化是林语堂人格构成中的根基性元素 ,因此林语堂将“人何以为人”这一命题作为自己的终极关切 ,并赋予“上帝”现代人文的涵义。信仰人格影响了林语堂的理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等 ,在他的文化人格中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现代基督教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成了林语堂品评中国文化的潜在标准 ,从而造成了东西文化在他人格构成中的不同地位 :西方文化属于价值根基层面 ,中国文化属于审美情趣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