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满剌加是15世纪初兴起的国家。以往研究对郑和下西洋前后满剌加国社会状况涉及不多,笼统地把满剌加国以后的繁荣涵盖到建国初期,甚至认为永乐时代满剌加已经成为东西方海上国际贸易交流中心。我们依据对最早记录满剌加历史文献的考察,真实呈现满剌加建国初期社会发展景象,从而准确评价郑和下西洋对满剌加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时平 《经理人》2004,(10):64-65
第六届高交会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各项指标全面突破了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3.
时平 《学术界》2008,(3):148-155
郑和文化是近年国际上引人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21世纪初郑和研究出现高潮形势下,学术界在探索其未来发展走向时提出的新命题.笔者在考察郑和文化发展历程及其价值传承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郑和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延伸和创新郑和文化价值的一些思考.认为郑和文化应融入国家航海日纪念活动,作为永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郑和文化与郑和有关地区的地域性文化结合,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成为推进郑和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地;从郑和远航的历史中汲取人类社会共享的文明价值观,提高郑和文化的国际化水平;从文化视角促进多学科合作的郑和研究,展示郑和文化的科学、学术与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4.
时平 《回族研究》2003,(3):14-17
人类刚刚进入新世纪的门槛,郑和研究领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局面。正如一位学者所说,郑和研究中出现了“亮点”[1]。审视近百年来的郑和研究历程①,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的新说,在学术领域具有鲜明的标志性特征。如果通过研究,他的基本结论得到证实和公认,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加文·孟席斯提出的观点和出版的著作,引起了世人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热烈的学术争鸣,各种观点不断涌现。笔者一直注视和追踪这一学术争鸣的发展及其走向,现就自己掌握的材料,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观点,同学…  相似文献   
5.
时平  李晓峰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1):132-133,封三
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没能将体育课的这种功能和效果发挥出来。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娱乐体育教学可提高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的郑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平 《回族研究》2003,(1):65-69
郑和研究,从1904年梁启超肇始,迄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它伴随着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脚步,逐步走向繁荣,显露出蓬勃的生机。毋庸置疑,20世纪的郑和研究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继往开来的时期。今天,回首审视郑和研究的发展,对于我们推动21世纪郑和研究事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全面地总结20世纪的郑和研究,是一项艰苦繁重的工作。本文是在吸收和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根据20世纪郑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5个阶段。(一)郑和研究的开拓阶段(1904—1934年)这一时期以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  相似文献   
7.
郑和因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壮举而名垂青史。但历史上的郑和与后人的评价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郑和作为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一位和平友好的使者,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成果,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研究和纪念郑和最热烈的时代是我们刚刚经历的100年,从1905年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到2005年国家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这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历程是最剧烈、最深刻的,每当社会发展到关键时刻或转折时期,郑和研究都显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化价值。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郑和研究百年的发展,对推动新世纪郑和研究发展与创新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590周年,为纪念这一“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10月15日—17日,南京郑和研究会与郑和航海研究基金会在南京共同主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5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纪念大会暨研讨会开幕式的人士近300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海内外学者、中国交通部、海军、江苏省及南京市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代表均出席了大会。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与美、英、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