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诗学领域普遍奢谈作诗方法技巧时,刘克庄另辟溪径,大谈"诗外功夫",从厚养、心静、气充、多读行远、染深、事成、功专等七个方面全方位论述了诗外功夫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儒家诗教成熟于汉代。到宋末的刘克庄 ,分别从教化观、情礼观、美刺观上对儒家诗教进行了某些转变。这些转变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 ,即它展现了中国儒家诗教从先秦汉代到宋代的演化历史。而在这些演化过程中 ,蕴藏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许多论者都认为南宋作家刘克庄晚年谄事奸臣贾似道,实为一大误会。刘、贾之交,源于两家特殊的世交关系,并且终止于贾似道公开专横之前。刘克庄未因贾似道而得到任何提拔;相反,他对权奸的态度始终是坚决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刘克庄认为 ,中国漫长的诗歌发展 ,尤其是到宋代 ,在锻炼上存在两个极端 ,要么不讲锻炼而粗糙 ,要么锻炼过度而刻削。为救此弊 ,他建立了系统的锻炼说体系 :既锻炼精工 ,又精练而不雕琢 ,从而达到精工与自然的统一。这构成了中国诗学史上最完备、应用性最强的锻炼说体系 ,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见 《殷都学刊》2003,(2):71-75,112
中国诗歌发展到中晚唐 ,开始出现了普遍的模拟之风。刘克庄首先以全方位的创新诗学观反对这种模拟 ,他既全方位阐述了创新的内涵 ,又全方位提出了创新的方法。相对于整个中国古代诗学历史而言 ,刘克庄的创新观最全面、最系统、最具应用价值 ,因而是最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创新诗学观。  相似文献   
6.
刘克庄辛派词人辨明见人们都把刘克庄归入辛派词人。但只要我们考察一下后村词在当时的地位,与辛派词人的关系,后村词是否学稼轩词以及前代词评家的态度等,就可发现刘克庄并非属于辛派。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最早评价刘克庄创作成就的要算叶适,他在《题刘潜夫(...  相似文献   
7.
从南北朝有大批文人诗出现以来,人们就试图给诗坛作者的创作成就作出高低层次的定位。但六朝的诗人品第论受政治等级观的影响,唐宋的诗人层次论出现长期复杂混乱状况。刘克庄最后对这一理论领域作全面纠正和系统总结,把诗坛分为高峰诗人、开创诗人、大诗人、特色诗人、缺陷诗人等部分,形成最合理、最系统的诗人层次论。  相似文献   
8.
刘克庄针对宋诗师法前人的失误之处 ,提出了相关的师法原则 ,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各条师法原则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建立了中国诗学上独特的师法理论。其诗学意义就是适应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要求并纠正了宋代乃至整个古代的一些诗歌在师法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论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源自道家的哲学精蕴,并对之加以承继发挥,形成了“天籁天成”、“质素朴拙”、“平易通俗”、“适意畅达”、“大全混成”、“道技精游”等六个层面。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具有独特的、比较合理的中和性,利用中和的斗争性,同不良文学现象作斗争,使之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克庄对众多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诗歌风格主张兼容并取 ;对那些性质相反、优劣互见且相互损害的各对诗风范畴 ,主张弃劣存优 ;即使风格优良 ,他也主张不能强调过度 ,要有限制。其中有的主张是对当代诗歌风格学的回应 ,更多的是对当代诗歌风格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