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阎锡山兴建的山西军火工业 ,从开办到结束 ,历时 30余年。与同时代其他地方所搞的军火工业相比 ,其规模是名列前茅的。那么 ,阎锡山的军火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它有哪些特点 ,对山西乃至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这些问题 ,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阎锡山其人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商衰落原因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 ,清朝丧权辱国 ,内外交困 ,致使晋商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不能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遭失败加上它又与腐败的清政府紧密的结托 ,所以 ,随着清朝的灭亡 ,晋商也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3.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景占魁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同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一样,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有着许多原因,但其经济建设的成功,则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抗日根据地的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准备上的历史实践 ,应当是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此重视不够 ,主要是思想上对于什么是思想理论准备缺乏应有的认识。全面考察中共在这方面的历史 ,对于增强人们对此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以史为鉴 ,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阎锡山(1883-1960) ,字伯川,山西五台人。他长期统治山西,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其经济思想就是他整个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阎锡山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阎锡山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和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的西北实业公司,是他整个官僚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西北实业公司的形成、发展,探讨它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对于研究阎锡山的官僚资本,是很有帮助的.西北实业公司的由来阎锡山所以要开办西北实业公司,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早在北伐战争时,阎锡山同蒋介石就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一九三○年终于导致了阎冯联合倒蒋的中原大战.这次大战以阎锡山败逃大连而告终.但他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在他下野以后,仍然遥控山西,积极参与镇压"一二·一八"山西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的近40年,阎锡山虽然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时期,做了一些有利于时代发展进步的事情,但基本上来看,却是与民主革命尤其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发展这一历史走向相悖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评价五四运动以来七十年的中国历史,确实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课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期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一些观点,却是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完全不符合的。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9.
阎锡山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重要参与者及领导者。在过去的一些论著中,对他在其中的作用多持否定态度。本文对比有不同看法。一有人认为阎锡山当初加入同盟会的“动机就严重的不纯”,他一贯“伪装”、“善变”,是在“进行政治投机活动”。所持的主要论据是:其一,阎锡山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时就十分推崇日本军国主义,并和后来成为侵华战犯的冈村宁茨、土肥原贤二等人“过从甚密”;其二,阎锡山从日本回国后和山西的立宪派首领、山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关系密切,又同其妻叔徐一清十分接近。是梁、徐二人常“在丁巡抚面前,替他吹嘘”,他才“颇得丁抚以下当局的信任”,步步高升,很快当上了二标标统;其三,太原起义中阎锡山见黄国梁的一标攻占抚署并击毙陆钟琦,革命党人占了上风,起义成功已成定局时,他才赶紧行动起来,因此是“首鼠两端”,“见风使舵”。总之,阎锡山在山西辛亥革命中表现拙劣,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阎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直至日本宣布投降的这一期间,阎锡山与驻晋日军频繁接触,多次密谈,双方之间曾出现了非同一般的“友好”、“亲善”关系。阎日为何加紧勾结,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阎锡山没有公开降日又是什么原因?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使人们对抗日战争的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