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牧政治作为一种对现代政治的反思与解构,是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的纵向思维向横向生成转变的理论企图,在将人的欲望唯物主义化中寻求其哲学基础。在对欲望的生成性考察中,试图说明对人性放逐的游牧式政治,既是对现代政治哲学的平面化与块茎式解读,也是对现代政治铁笼的逃逸与反叛。与其说游牧政治是对俄狄浦斯和精神分析学的批判,不如说是对精神分裂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建构。游牧政治将欲望解辖域化后分散在个体中得以展示其动力的同时,又在精神分裂者中得以凝聚与释放,在冲破理性总体化的约束中实现欲望的非理性游牧化。  相似文献   
2.
3.
身着朝圣的外衣、进行欲望殖民的朝圣者,在后殖民语境中混杂于朝圣的行列中,将传教的福音变为自由经济的规则,将自己努力变为一个他者、一个自认为非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不正常的群体,朝圣者甘愿如此的行为,在萨义德东方学中表现为英语国家的物质占有欲望与法语国家的精神意象欲求。应对欲望裹挟的文化殖民,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共生互补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也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条现代化之路体现出历史选择性、人民主体性、实践探索性及世界引领性。现代化路径体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及主要矛盾,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是中国人结合国情自觉主动选择的结果,更是无数中国人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走自己的路”的重大选择,体现出中国人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面前的坚韧和执着,也体现出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付出的艰辛探索,最终为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创造出新形态,引领世界现代化的前进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世界意义的追问产生了思想,语言成为思想试图走出个体主观世界的工具,世界、思想和语言三者之间的沟通成为人们互相理解的关键。为了让思想与世界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加清晰,用语言来表述或确认这种关联成为现实交流的必然要求。从语言的本质出发,探究德里达差异哲学中由思想观念到文字表达的建构过程,一方面深化语言对意义表达的尝试,另一方面说明这种尝试却强化了意义的差异,指出在差异中维护意义的同一是依靠言语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语言发挥着意义建构和意义生产的作用,文字正是在世界本原与意义延异的游戏建构中实现着差异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景君学 《北方论丛》2008,(2):122-124
尊重差异与寻求和谐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在标新立异和崇尚和谐的语境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在对现代性所彰显的理性之霸权的拆解中实现自我超越;尊重差异与构建和谐是中国现代化的首要选择,后现代主义在自我超越中提出的差异中的和谐与和谐中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社会和谐也应该是多元差异中的和谐、和谐中尊重差异的多元共存,从后现代的自我超越中我们也可体会到社会和谐的构建对现代性局限的超越,也为我们避免走"现代化陷阱"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之多元特征在当代中国的共生共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中,解读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特征,强调理性在工业时代的主导地位,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却侵入人的"生活世界",造成人的主体地位的缺失;而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强调的互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要求具有相同的旨归;同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在当代中国的共生共栖和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与游牧政治为法国结构主义的版图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的同时,也昭示了一种唯物主义寻根的理论企图,在差异中肯定本体、游牧政治中解放游牧民,将弗洛伊德心理学意义的欲望置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差异区分与游牧逃逸既是个体欲望的外在展现,也是对现代性的解辖域化奠基,差异与游牧成为反对宏大叙事、构筑个体愿望的微型学.  相似文献   
9.
用网络时代或者网络社会来指称今天的社会现状是否合适还有待考证,但网络已经渗透社会的各个方面却是不争的事实。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表达意愿的主要途径。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人自身的关怀和对世界的终极追求的增强,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对哲学范畴越发体现了其强大的诠释功能;从人对世界本原的追问到今天的人文关怀,在经过认识能力的考察后,人类越发的理智了,不断地反问自己:什么是可能的与不可能的,当下的现实是怎么样的,将来可能会如何等等,这是对当下现存事物的质疑。有必要对这一范畴作哲学考察,以解今人之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