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可以说就是一个哈尔滨人,为了家乡农业的发展,我愿竭尽我之力。”以色列总理爱胡德·奥尔默特的一番话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打开哈尔滨的方志,我们发现原来哈尔滨曾是犹太人安居乐业的热土。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的文化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色列具有古老的文化,这种文化曾经产生过广泛的辐射效应;但这种文化又最能充分地获取时代性内容,从而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因此,其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曲伟 《职业》2015,(9):41-42
6S现场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在高职院校推行6S现场管理的创新实践,营造适合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环境,走出一条职业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形式。黑龙江省村民自治有着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发展和完善黑龙江省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教育活动已拉开帷幕。这一活动的启动意味着“粗俗、封闭、依赖”等将逐步荡涤直止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文明礼貌、道德高尚、敬业进取”等精神面貌和对外形象的日渐生成。新的世纪,黑龙江人应当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文明、高尚,还是粗俗、蛮横,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基于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以“强素质,树形象”为中心议题,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院内各主要学科的专家、学者就形象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做出了新的阐释,并提出了一些有创建的建设性意见。现摘登其中有代表性的若干篇,旨在引起各界对“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这一系统工程的高度重视,更期望就此规划和设计出充满地方魅力独具特色的现代黑龙江人形象。  相似文献   
6.
曲伟 (以下简称曲 ):汪先生,请您谈一谈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加强哈尔滨犹太人研究问题、俄侨问题,也包括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整个工作建设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因为您是从中国发达地区来,也是从全国一流社科院——上海社科院来的,有许多好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我们自己推测:黑龙江省社科院现在在全国社科院系统位居中游。我们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全国一流地方社科院,即要力争进入上游水平,进入全国社科系统前十名。但我们现在与先进省级社科院科研水平有差距,研究成果亦有差距。面临的挑战很多:周边教育超…  相似文献   
7.
8.
“新东北现象”与东北三省粮食增产又增收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描述了以“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下滑”为特征的“新东北现象” ,预测了 2 0 0 3年东北粮食经济形势 ,提出了破解“新东北现象”、提高东北经济区粮食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感悟日本     
曲伟 《学习与探索》2002,(3):131-135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已有几十年历史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创造亚洲经济发展奇迹的主要国家 ,虽然近十年经济发展不够景气 ,但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 ,在未来几十年多极发展的世界中仍将是重要的一极。研究日本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作为近邻 ,经验应当借鉴 ,教训值得吸取 ,这对于发展黑龙江省乃至中国经济依然极为重要。有鉴于此 ,2 0 0 2年 1月下旬至 2月上旬 ,应新 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之邀 ,我们一行 4人 ,借出席 2 0 0 2年新 ·东北亚经济合作会议之机 ,考察了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 ,会见了一些日本友人 ,交…  相似文献   
10.
曲伟 《学习与探索》2006,(1):256-260
曲伟(以下简称曲):感谢米亚斯尼科夫院士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第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俄罗斯院士,我们想采访一批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俄罗斯资深院士,通过宣传他们先进的治学之道和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促进中俄高层学者的相互交流,展示俄罗斯院士的风采,学习院士的成功经验,推动我们的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采访内容将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我院刊物,分期分批地加以刊登,在累计采访20位左右院士时出版一本图文并茂的访谈文集,也为2006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献上一份礼物。请您谈谈对我们这一想法的意见。米亚斯尼科夫(以下简称米):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