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纳税人权利缺失在我国立法、司法和纳税人自身的意识上都有所体现,原因在于立法对公权力的保护胜于对私权利的保护、税收司法保护措施之不足、纳税当事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和对苏联经验的错误借鉴.要使纳税人的权利不至于受到国家公权的侵犯,惟一的选择就是用符合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来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2.
行政垄断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贯穿于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机制、公众的合法权益、社会公平与公正、政府威信以及对WTO的承诺等方面,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中国在未来的反垄断立法中,应当反行政垄断:既要反行政垄断结构,又要反行政垄断行为;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既要有行政机关,又要有司法机关;既要追究行政垄断的行政责任,又要追究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国民待遇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一国给予外国人在投资、贸易等方面享有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这使得内资、外资经济主体可以在一国平等、和谐地参与竞争.为了保障外资企业的顺利发展,我国也实施了国民待遇制度,但有悖平等竞争原则的"超国民待遇"和"次国民待遇"现象也随之产生.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内资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和谐、良性发展,必须解决好目前存在的"超国民待遇"、"次国民待遇"问题,以国民待遇制度为中心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在法律待遇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