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曾澜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116-119
本文对当代英国电视情景剧进行了一种文化解读,认为电视情景剧之所以能制造和左右观众,是其内在的叙事模式在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指陈了在后现代文化工业语境下,观众对情景剧的接受以及情景剧对观众的塑造这一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曾澜 《兰州学刊》2010,(10):181-188
从民族文化传统的感知维度上来看,与时间对跳傩艺人之人神沟通者身份的具体内涵及身份转换的规约性相比,傩仪式独有的空间特性对傩艺人人神角色转换的规约性更深刻更凸显。在跳傩仪式中,傩艺人的身份因为仪式空间属性的规约也具有了空间性,角色的扮演也随着跳傩仪式空间属性的改变而发生偏移。当仪式空间属性神圣的时候,跳傩艺人体认到的是他们作为驱疫降福之神灵的意识;而当仪式空间属性世俗的时候,他们也能够从属神的意识回归到属人的意识,从而实现仪式过程中人神之间的互动,完成娱神娱人的仪式功能。也正是在人与神之角色的偏移和不同承担过程中,傩艺人人神沟通者身份的具体内涵才得以呈现,而傩神信仰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深层关联也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3.
江西傩艺人汉族族群身份的认同有其特殊性:需要特定情境来唤醒。唤醒情境的建构以族际文化的比较为表现形式,并以民族文化认同的整合为深层动机,这与以地方性家族宗族文化为核心表述的江西傩戏惯例性情境存在着文化观念上的张力。这种张力导致了江西傩艺人的族群认同体验出现了跨层级认同的情境性特征。江西汉族族群身份认同现象的情境特殊性,也为在全球化语境中身份认同的研究及国内本土化身份认同理论的建构提供某种范例启示。  相似文献   
4.
江西遗存的傩神信仰及其仪式是汉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具体化形态:无论是江西傩仪的功能、结构,还是傩神信仰的观念体系,都表征了古傩祭仪式传承至今的汉族族群文化基因。江西傩戏蕴含的汉族族群文化是汉族文化大传统于江西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投射,体现了汉族族群文化在江西民间文化上的传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民间传统傩仪式的展演者(俗称"跳傩弟子")是如何建构傩神信仰的神圣性空间,又是如何在隐喻驱鬼逐疫神话原型的神圣空间展演他们作为人神中介的身份意识,展现了民间傩艺人于傩神信仰的精神体认及对人神中介身份的自我确证.而这种基于信仰的身份自我确证方式,或许是民间仪式能够存活至今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