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史的一个环节,即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产生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关系。一要考察《提纲》的产生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关系,不能不首先考察马克思是怎样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划清界线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表态,是为了支持反对沙皇政府的俄国革命民粹派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论争而不得不做出的。后来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的表态做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阐述了资本主义具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使劳动社会化的历史进步作用.列宁的论述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对于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在同各种非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产生的,马克思的科学的实践观的产生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只有这样来认识,我们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否也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往的多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著作通常都回避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即列宁青少年时期就遭到沙皇政府的监禁、流放,全家常常遭到反动警察的搜查和监视,并且有几次举家搬迁。因此,列宁的早期文献已无法寻觅。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们的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有些研究列宁的重要著作,不仅没有论述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发展过程,而且直接表述了这样的观点:列宁从自己的自觉生活的最初时刻起,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始终不渝的拥护者;他从来不一知半解地去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年轻的列宁用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