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深渊》以芝加哥小麦交易为题材,从一侧面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商品交易的黑幕。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劳拉定居城市后的情感变化和形成的城市恐惧感以及男主人公杰德温在交易场中投机成功和博弈失败的心理变态。在《深渊》中,诺里斯创构了城市黑洞意象和斯芬克斯意象,揭示了人性与动物本性纠结的本源,突显了经济主宰早期现代城市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曾绛 《云梦学刊》2013,34(1):101-10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批小说家开始关注并描写城市空间及城市人的价值观。作为美国城市小说的先行者之一,弗兰克·诺里斯创作了以芝加哥为背景的代表作《深渊》,并将其对现代城市的印象糅入歌剧院、街道和商贸大厦等城市空间的描写中。《深渊》突显了美国早期现代城市空间的基本特性,探讨了城市空间对不同城市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映了以诺里斯为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对转型期美国的社会价值、生存理念、人的归宿等问题的思考和焦虑以及他们呼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诺里斯对19—20世纪之交女性的生存状况、个体意识和社会角色进行了大量考证和深刻思索,并通过小说创作,将自己的女性观注入多部小说多个女主人公的塑造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女性主义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诺里斯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家中天使、新女性和双性气质女性,既体现了其女性观的嬗变过程.又从一个侧面凸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李尔王》既是李尔因颠覆理智走向疯癫的悲剧史,也是爱德伽由无端含垢在困苦中磨练的成长史。莎士比亚通过非常态人物的塑造和伪装情节的诗化描写,向世人叙述了爱德伽这一戏剧角色经伪装疯丐承受磨难,历练困苦中的精神追寻,从“单纯”走向“成熟”而实现了人格升华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曾绛 《云梦学刊》2014,(4):115-120
福斯塔夫的身份隐含特定历史期及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意义。经分析表明:福斯塔夫由于自我迷失和自甘堕落而表现出的厌世、投机和虚伪善变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相一致;福斯塔夫的身份及其身份与行为的反差影射了亨利四世当权时动荡不安的政局,反映了王权与教权的夺与和封建贵族间为集团利益争斗的现实;福斯塔夫身份意义对当代社会仍具引导世人扬善抑恶和获得道德启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曾绛 《云梦学刊》2023,(2):118-124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了主、次人物的矛盾,强化了《哈姆莱特》一剧的复仇主题。对复仇中的情节突转和以装疯抗争的人物行动进行梳理,可助读者重估《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