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效果显著.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种种形势都对独立学院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准确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情况,笔者针对现状展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珠海三所独立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共发出问卷360份,收回问卷347份,回收率为96.4%,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7.7%,因此,此次调研数据有效.  相似文献   
2.
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很多研究者大都是从文化发展、文体更迭、文学思潮等文学的外在流变来展开论述的,这就忽略了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文学发展历史上雅俗文学分界的现象随着社会和人性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趋于合流的景象,雅俗融合,两翼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拐点.从纪年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新拓展,但都没有看到1943年在整个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中,针对1943年文学现象,从该年文学发展的外在场域和内在律动来分析其不同以往的文学发展嬗变,凸显1943基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历史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抗战时期沦陷区话剧运动的考察,笔者基于三个视点:一是全民抗战的总背景下,沦陷区异族统治的政治环境给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带来的特殊性; 二是话剧艺术自身的特点以及它发展到三十年代所继承的传统和面临的新问题;三是各沦陷区由于沦陷时间、地理特征、文化类型的不同和日伪当局文化专制上的同中之异,带来的区别和差异。整个沦陷区话剧运动的考察,可以1931、1937、1941年为界分为三个时期,空间上则分别为上述时间沦陷的东北、华北、华东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从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几组矛盾关系入手,探寻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方式、德育环境及德育媒介等因素对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影响,继而从遵循德育过程规律,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实践,注重德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缓解德育矛盾,构建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受新研究方法的启示,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一文中,对文体研究提出如下想法:“我们应该有不少部关于每一种文体之研究的著作”,并举例说:“关于戏曲,至少要有一部《戏剧史》,一部《戏剧概论》,一部《演剧史》,一部《中国舞台之构造与观众》,一部《戏曲及其作者》,一部《传奇的研究》,一部《皮黄戏之沿革与歌者》,一部《昆曲兴衰史》,一部《脸谱及衣饰之变迁》等等。”[1]一个世纪过去,他的设想仍未过时,而当时还未进入他“文体研究”视野的话剧,现已百岁,对照他的设想,我们做了什么?实…  相似文献   
6.
朱伟华 《职业》2014,(18):51-52
针对青春期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要注重把握好用“耳朵”倾听、用“眼睛”倾听和用“心灵”倾听的方法,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表露的信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陪伴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侗戏《金汉列美》是对美好爱情永恒追求的一首赞歌,是侗族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金汉列美》的原始戏文版本已经遗失,在戏师的代代相传中,出现内容相似、特色各具的不同版本。对比这些版本内容的同异,挖掘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发现《金汉列美》具有创作年代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保留丰富侗族文化信息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又体现了人类永恒追求的普遍价值,堪称"本土原创第一侗戏"。  相似文献   
8.
似乎是传统意象的《月夜》诗,却能于旧中读出新来──“我”的昂扬出场,跳离了旧诗窠臼,正是五四时期张扬自我、标新立异的时代精神使然 ;叠字和虚词的巧妙运用,也把诗的传统意境引入现代语境。完全是新诗写法的《三弦》, 却能于新中读出旧来,其意蕴已看不出任何时代特征;不过其画面的暗示性与激活古诗音节 方面的尝试,却是十分成功的。沈尹默正是首批白话诗人中,无意而又成功地连结了新诗与 旧诗传统之人。  相似文献   
9.
1996年是国际消除贫困年.我国在这一年全面启动了本世纪最宏大的总投入超百亿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准备在5年时间内,向包括21个省、自治区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投资,用于改善这类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及师资培训.同时,贵州、宁夏等6个省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贫困省教育发展项目”也已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果.在这些投资中,都列出专款用图书资料配备和管理人员培训,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立、管理及学生人均拥有图书册数作为必备的项目验收标准.这对教育界和图书馆界无疑都是一件大好事,为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本文分析论述贫困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普及图书馆网点与教育扶贫的关系,讨论贫困地区中小学图书馆的建立、管理及功能扩展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可操作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土文化的回归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文化的回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呈现。在认可中心与地方、全球与本土的差异性前提下强调回归,会发现"中心"与"地方"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存在。谈回归本土、要坚持和回归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立场,一种对脚下土地的关怀,对弱势的责任。在肯定文化传统的同时应当伴随的是批判的态度,即张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警惕文化民族主义的狭隘,通过清醒而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者的文化,建构起一个真实、开放的地方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