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的经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寰 《学习与探索》2005,3(1):27-3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和谐"一词,古时起源于音乐合奏,笙、竽、管、弦等各种乐器共同演奏同一乐章,各种声色音调,必成于和谐,败于滥调.后来将和谐的涵义加以推广,应用于处理社会上人际关系,主张人与人应该"和而不同".现在党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提上日程,一方面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已经惠及全国十几亿各族人民,但同时也出现利益分配不当、意见分歧的情况,需要全力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总结了中外各国、各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及时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
杜维明对贯彻新儒学三期的儒学宗教性问题进行反思,指出以西方话语为背景展开的新儒学研究等于是将儒学客体化,而儒学的真实问题以及精神特性就在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中消隐了。杜维明放弃了从终极存在的角度追问儒学宗教性的思路,回归人自身,从儒学中寻找人对于终极存在的体验,提出儒学独特的认知方式--“体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儒学的宗教性在于对终极存在的肯认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向现代过渡时期,传统等级制度的动摇、早期资产者的出现和社会流动渠道的变化是其共同特征。只是由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取向、程度和规模的差异,造成了亚欧主要国家日益走上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对亚欧主要国家向现代过渡进行比较研究,对我们深入认识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方的崛起和中国的相对落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56年写的《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是一部光辉的历史文献。它是马克思计划写的关于十八世纪英国和俄国外交史这部著作的导言。在这篇精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不仅无情地揭露了沙皇政府长期以来疯狂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而且还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政策的历史渊源。今天的苏修新沙皇完全继承当年老沙皇的衣钵,正在把侵略的魔爪伸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问题,我国史学界曾经展开过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整个东方封建国家都是实行土地国有制,而没有土地私有制;中国是东方国家之一,因而中国封建社会也是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另外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东方各国不能说没有土地私有制,在国有土地之外,还有领主或地主所有的土地,而且土地国有制在中国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很高兴地得知 ,刘景华同志新著《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 ,获得了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与景华同志早就相识。 80年代初中期 ,他在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时 ,我们之间在中世纪史和城市史的有关问题上就有过一些通信交流。 1988年初景华同志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首都师大的戚国淦教授、北大的马克教授和我专程前往武大参加。大家都感到这位青年才思敏捷、勇于创新 ,且又治学严谨、功底扎实 ,学术上会很有发展前途。景华同志后来回了湖南工作 ,也常来信来电话与我…  相似文献   
7.
儒学和基督教作为中西文化的代表 ,二者的异同在道德观上可窥一斑。儒家道德哲学的核心理念“仁”与基督教道德哲学的核心理念“爱”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 ,存在着相当的相似性、相通性 ;但在神与人层面上 ,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研究二者的异同 ,借鉴中西传统道德观念中的精华 ,对于今天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日日月月。我虽没有那么幸运,投身于先生门下,但几十年来一直视先生为自己的恩师。先生的指导和教诲,受益匪浅,惠及终生。先生之德,高山仰止;先生之教,化雨春风。  相似文献   
9.
严中平同志在《世界历史》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关于哥伦布其人答朱寰同志》一文,对于我在同年第二期上发表的文章提出反批评.笔者本着开展学术自由讨论的真诚愿望,仅就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再谈几点意见,就教于严中平同志及史学界的同志们.一拙文曾经举出一些确凿事实,说明哥伦布出身于一个中世纪行会手工业者家庭,属于下层市民阶级.我认为中世纪下层市民是不应该看作"正在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的,没有资本主义关系是不会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严中平同志答复我的文章第一段里集中讨论了哥伦布家庭出身的阶级属性问题.归纳严文的意见,主要有两个论点:(一)在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封建行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常常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一书,据我所见,在以下四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第一,著者对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给予特殊重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心研究。该书在绪论之后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一开始就与宗教神话有紧密联系,从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中说明它是如何为基督教的产生准备思想理论的土壤。恩格斯指出:“公元40年还以高龄活着的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斐洛,是基督教的真正父亲,而罗马的斯多葛派塞涅卡可以说是基督教的叔父。在斐洛名下流传到现在的许多著作,实际上是讽喻体的唯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