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何谓真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哲学界对这一追问由来已久,也产生了各种理论背景下的真理观。当下真理观存在的重要形式——符合论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然而,符合论真理观却面临着"主客二分"、"事物为先"等困境。当符合论真理观面临质疑,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提出了他的真理观,即真理就是去蔽,是人("此在")使事物去蔽而显示其本来的意义,是人("此在")使事物成为其所是。海氏的真理观克服了符合论真理观中的众多困境,是具有超越性和批判性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开启的哲学任务,已经超越了近代哲学解释世界的维度,体现出了改变世界的旨趣。在当代,如何在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相互辅佐形成的生活幻象背景下,克服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原则的虚妄,诠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思想,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从感性活动原则出发,把哲学致力于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宗旨提升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高度上来理解,理应成为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存实践性的主题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上占有自身的"席位"。要真正理解"后形而上学"的深层根据,必须置越于纯粹理论话语的圈子,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伦理思维"的界面,看到后形而上学的理论命运与人生存命运之间的内在生存的隐喻关涉,而非单一的在某一限定的维度里进行单一形式的逻辑思辨或置界、越界,这才是后形而上学生存的旨趣,同时也是伦理学维度在其"晦蔽""去蔽"后的"敞亮"。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必须进行当代构建.这种构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狭隘的血缘而缺少普遍性展开公共伦理的构建;其二,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外在的律法而具有强制性展开德性伦理的构建;其三,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形式的义务而忽略人文性展开情感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