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也就是"经济伦理学与<资本论>",这个议题以往很少有人涉及.我国学术界的经济伦理学研究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其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术语大都来源于西方经济伦理学,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似乎在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视阈之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无论在《老子》、《庄子》等历史“文本”中.还是在与儒家伦理的相糅互补历程中.道家伦理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以及对土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人格范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道家伦理虽具有非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但也存在有值得“扬弃”的合理成分.而正是在其“合理成分”中含有“古今共理”的东西,可以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当代中国的伦理建设、也应对道家伦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道家伦理以”无为”原则为核心,展开为三个方面:“道常无为”和人性“素朴”的道德观、人性论;“轻物重生”、崇尚“精神自由”的人生哲理;“与时俱化”又“不与物迁”的人格范式和“柔弱谦下”、“功成身退”的为人之德和处世艺术.  相似文献   
3.
如果以道德的一级本质为基点,对中西传统伦理文化进行比较,那么,道德本体论恰是中国伦理学传统的主流;道德工具论则是西方伦理学传统的主脉。道德本体论视道德为宇宙之本体,视人为道德之工具,强调道义的至上性与超功利主义。与之相对立,道德工具论在人与道德的关系上,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在历史与道德的关系上,坚持历史本位主义,肯定道德作出适度妥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记述了春秋后期老聃的基本思想,约成书于战国。《老子》一书,文约义丰,短短的五千多字,建立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而在这个总的体系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纷纭变化的产物。读一下《老子》五千言,就可发现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自然现象的矛盾概念。  相似文献   
5.
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揭示作为历史形态的“儒商伦理”的发生是根植于其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中 ,以至于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出现商品经济的独立化倾向 ;商人阶层活动的独立化倾向 ;传统社会的等级性结构的松动 ,以及明清启蒙思想家自觉对商品经济活动辩护等总体性特征。这对明清时期的商业伦理 (“儒商伦理”)的问世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历史契机 ,而这一时期发育的商业伦理也不可避免地烙上当时的历史性格。  相似文献   
6.
一  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 ,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那样 ,唯一的目的和动力就是以理性为基础来追求最大的利润。其实 ,更深层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来自支撑自己社会生活的包括传统在内的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信念 ,正如著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所说 :“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第 2 0页 ) ;而正是社会文化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这个社会的企业伦理 ,或企业经营管理的道德价值观。两位英藉美国学者查尔斯·汉普登—特纳和阿尔方斯·特龙佩纳 ,通过对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典、德国、日本、新加坡等 1 …  相似文献   
7.
对市场经济作伦理论证为市场经济作道德立法──试论伦理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朱贻庭(华东师范大学)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伦理学的回应显得有些被动,似乎还没有从“困惑”中走出来,还没有调整自己的步伐。这种情况应当尽快地改变过来。本文不可能具体地解决社...  相似文献   
8.
<正> 孙中山对知、行关系作过许多论述,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认识论的性质。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有“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二元论”两种意见的争论。笔者持前一种见解,本文仅就关系到孙中山的认识论性质的几个问题,略述管见。一、关于“知”和“智”“知”和“智”是孙中山“知行说”中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来源及其不同含义,是判定孙中山认识论的性质的一个关键。由“知难行易”的“十证”可见,孙中山所说的“知”,是指科学的知。它包括卫生学、生理学、经济学、语言学、逻辑学、建筑学、造船学、电学、化学、地质学、动物学、  相似文献   
9.
企业改革与企业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管理的“软件”要素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软件”改革中,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新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得以正常运行的“润滑剂”,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之必需。因此,研究企业伦理建设自然就成了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改革实践和调查所得。拟就目前应该着重注意解决的几个伦理问题,即树立“企业集体主义”,实行“公正”原则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改革与企业本位的企业集体主义 改革,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而“每一个社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伦理思想史一再证明这样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每当社会变革时期,就会出现“义利之辨”的激烈论争。只是由于各个社会变革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义利之辨”的内容、性质及其理论形式各不相同罢了。当今中国的“义利之辨”就是在社会主义自身经济变革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实质就是在选择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