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现代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倚仗科技优势给他们带来的话语霸权,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后殖民理论,作为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性话语,有可能使我们从"东方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进入多元文化共存的后现代世界格局中.  相似文献   
2.
隐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格。而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他们创立了“映射理论”,并提出了“概念隐喻”。另外,韩礼德从语言元功能的视角研究隐喻,并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主要存在于体现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系统中以及体现人际元功能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中。从多个维度探讨隐喻有助于深化对隐喻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研究推动其作品传播的英文翻译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利科诠释学的视域分析葛浩文的文本翻译,可以发现葛浩文的成功是充分发挥了利科提出的翻译诠释学的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坚持"语言友好"的伦理原则,努力建构翻译的"译‘不可译’"的约定性的产物。葛浩文的成功为我们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下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道德悲剧。主人公通过探索自我的艰辛历程,确立了黑人只有遵从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黑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道德秩序,才能在白人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我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进入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借鉴艾里森的道德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主动借鉴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同时又能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