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中华传统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精华文化.其内涵结构有两大系统,一是和谐的人文规范,以调和人际关系为特征;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互济,亦称"天人合一"说.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用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批判继承传统的和谐文化,有利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有益于科技创新和谐机制的改善与运转.  相似文献   
2.
个体经济是各个历史阶段主导经济的附属经济成份。它的性质,受主导经济性质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分析个体经济的性质,首先要看它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同怎样的主导经济联系着;其次,从它本身的量和质的规定性,看它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起什么样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既不是解放前的那种依附于封建主义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的个体经济,也不同于三大改造之前的那种个体经济,而是依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一个,还是三个?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不能代替或排斥其它两个规律?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为什么应当作为辩证法的规律?对此,哲学界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我试从三个规律的内在关系方面,谈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命题,不仅从一般意义上指明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 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规定性,社会生产力亦有其独有的规定性。社会生产力的这种规定性,包括一般构成要素和特殊构成要素的辩证统一。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相似文献   
5.
十年体制改革,结束了封闭和停滞的局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不断地强化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动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但是,企业技术进步动力、创新能力以及整个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的社会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为了有计划地推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技术素质,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造更为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当前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横向经济联合、企业相互承包、企业兼并等改革措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把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力争翻两番的前提,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力争翻两番的关键,首先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前提”和“关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怎样打开关键,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呢?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反映客观事物的任何科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经济效益概念的质的规定,主要是指产值中的净产值部分(或日净增值),即生产产品的投入值,同产出值比较,后者大于前者,取得了净产值,就叫取得了经济效益,两者的数量反比率越大,净产值就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在投入值中,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是主要的制约指标。我们通常说的“成本”这个概念,则是物质消耗与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从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