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高等精英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社会较低阶层子女逐渐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并成功地将这一比重保持到20世纪末。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的设置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无声革命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本研究利用1952—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中国的历史人口统计学基本上还是一块空白。这方面有用的资料很少,同时一些有用的资料又未得到重视。可以这样说,中国封建帝国晚期的人口,既是现代文明之前数量最大的人口,又是人们知道得最少的人口。如此认识是不无道理的。 新的资料和新的方法已经开始用来解释帝国晚期的人口。其中有两种原始资料和方法特  相似文献   
3.
最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商业活动与社会日常生活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所展现出的对人类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社会系统的深刻影响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互联网重返学界——尤其是相对传统的人文基础学科——成为最近几年里全球性的一种新动向.尽管目前这些创新努力时间尚短,经验有限,远未臻于成熟,但以历史学科为例,短短三五年间,从最基础的教与学到最顶端的前沿研究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动向.在技术更新频繁的今天,及时总结、探讨这些新经验,既“预”社会之流,也“预”技术之流,对学科自身当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马尔萨斯模式和中国的现实:中国1700~2000年的人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百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机制和变动特征作了全面分析,并 与西欧同时期人口发展模式作了比较,指出马尔萨斯理论中对中国人口行为的认识 有与实际不相符合之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以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字史学发展迅速,颇有助推史学研究升级换代的趋势,但也引发了诸多学者的担忧和警惕:数字史学在重视技术方法引入的同时,是否有脱离人文关怀,成为“无人”的研究的危险?网络技术是否只在更方便获取多样资料上有助益,而对真正推动史学研究的作用不大?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究竟何在,不仅成为不同立场学者辩论的焦点,更决定了今后史学界对数字史学的态度及其发展,应该引起数字史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数字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传统史学研究并无不同,对群体的关注更不是对人的漠视或人文关怀的降低。数字史学能更为有效地从长时段和大规模群体两方面入手,切实沟通史学求实的学科本位和史学求是的学术追求,从而彰显历史学科的活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三八一年间,明朝消灭元帝国最后残部并再克西南。当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询问其得胜归来将领关于西南情况,回答他的是:这是一个大量移民地区。历来,移民开发西南的观念在一般人民中普遍盛行,乃致演为地区传说。此种传说犹如大多其他传说一样终非完全真实,仍有待于认真讨论。但,如今,在西南人中,至少有三分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