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在我国,陕西关中一带是最早传入植棉纺织技术的地区之一,但始于何时?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答案。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的汉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唐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初年。我认为,前两种答案都不能成立,只有后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始于汉代说出于臆测。 这种主张是《陕西棉业》一书的主编李国祯先生在解放前提出的。最近梁鲁同志所写的《陕西种棉花的历史》一文也采用此说,认为陕西地区的棉花种植“大约从汉代就开始了”。这种  相似文献   
2.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至十年(1074至1077),正当王安石变法之际,辽朝(又称契丹),曾为山西北部的边界划分问题向宋朝提出交涉,并迫其割让了部分领土。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就以此为由,制造了一个流毒千年的冤案,诬蔑王安石提出“欲取姑予”、“以予为取”的主张,把数百里北宋领土,割让给了辽朝。自此以后,绝大多数史籍都沿用此说。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已根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王安石有关言论,论证北宋失地之责不在王安石;“欲取姑予”之论并非出于王安石,完全是守旧派邵伯温凭空捏造。但对这次宋辽边界交涉中的某些重要问题还没完全搞清楚。以至最近  相似文献   
3.
杜佑(公元735~812年)是唐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编著的《通典》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记述上古至唐代经济、政治、文物制度、边疆各民族以及四周各国情况的综合性巨著。在我国古代史书中,《通典》居《三通》、《九通》、《十通》诸书之首,创中国历史编纂学中“政书”的先例。历代历史学家对之都极为推崇。但是,对杜佑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介绍其生平事迹和研究其学述思想的专书很少,流行的只有郑鹤声编写的一  相似文献   
4.
唐朝著名历史学家杜佑编著的《通典》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综论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史学专著。由于杜佑《通典》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古代史籍中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这种体裁,于是《三通》、《九通》以及会要之类,巨著长编,相继出现,蔚为大观。所以杜佑《通典》在我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上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在《通典》中的杜佑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观点的进步成分,对当时以至后代政治和史学的发展。对当时以至后代政治和史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杜佑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详述其沿革损益,议论其是非得失,并不是为了“好古”,而是为了“经世致用”,“将施有政”,“度其古”而“行于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为今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这种历史研究为政治服务,与现实密切结合的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批判地予以继承的。  相似文献   
5.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了陕北延安地区出产和利用石油的情况。原文说: “鄜延境内有石油,……出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之,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炱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  相似文献   
6.
格登碑杂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西南,紧邻中苏边界的苏木拜河东岸,有一座格登山。山上有一座清朝乾隆皇帝为纪念格登山之战而建立的《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俗称为格登碑。格登山之战发生在乾隆二十年(公元一七五五年),在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中是一个重要战役。在这个战役中,清将阿玉锡等三人率锐卒二十二,夜袭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的大营。准部惊溃,降者六千余人。达瓦齐率残部少数人马逃往南疆,为乌什城  相似文献   
7.
一、凤县陈仓沟和有关传说陕西凤县南星公社的连云寺村,地当宝鸡汉中公路线上,本是古代川陕大道连云栈(也称为北栈或秦栈)的必经之地。发源于柴关岭的野羊河从村旁流过,一条小支流从南面流入野羊河。这条小支流及其流经的河谷被称为陈仓沟。陈仓沟虽然短而且窄,但却是南经三道河、茅坝、百丈崖通向勉县的道路的起点。故老相传,这里就是西汉名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汉中北定三秦时所经过的“陈仓道”。现在连云寺村还有一块清朝立的石碑,上刻“对面陈仓道”几个大字。进入陈仓沟二三里,又有一块刻着“陈仓古道之墓”的清代  相似文献   
8.
唐甄(1630——1740)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在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和重农轻商被看作天经地义的封建时代,不顾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迫害,大胆的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反对人与人的不平等、反对男女间的不平等的主张。例如,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学者总是把封建皇帝说成“真命天子”、“天生圣人”来欺骗人民,而唐甄却认为“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天子虽尊,亦人也”;“非天神大帝也”。又如,封建统治者总是认为农是本业,而工商皆未。说什么“腾惟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商贾其下也”;“民之为道也,士为贵,农次之,惟贾为下”。“夫贾为下,牙为尤下”。但唐甄却不仅经常“农、商”、“田、市”并举,而且曾全部出卖了仅有的几十亩田地,专门经营商贩、开牙行。  相似文献   
9.
刀客在陕西近代革命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是清末同盟会在陕西组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中曾经联合的重要力量,而且在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陕西辛亥革命中,也确实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从参加陕西辛亥革命的某些首领原来就是刀客,陕西革命军的有些部分主要由刀客组成等事实,可以得到证明。但是,刀客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应当如何正确分析其社会阶级属  相似文献   
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咏蒲州鹳雀楼的名诗。这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的五言绝句,气势雄伟,寓意深刻,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绝唱。现已出版的唐代、古代诗选以及文学作品选本中,选录此诗并给予注释、介绍的就有二三十种,可见人们对此诗的喜爱、赞赏和评价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