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就已在构想并开始着手撰写一部突破当时苏联学者的学说史框架、涵盖古今中外各种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史著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先生终还是未能完成心愿,抱恨而去.先生的高足,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蒋自强教授继承先生遗志,数十年躬耕不辍,终于完成这一遗愿,出版了这部煌煌四大卷的<经济思想通史>.  相似文献   
2.
李井奎 《东岳论丛》2019,40(2):53-62
本文对亚当·斯密及其先辈对法律制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思想史的追溯,从而得到如下的启示:古典经济学家理解法律以及司法制度的演化和作用,是着眼于商业社会的性质与发展来落笔的。在这种演化的过程中,商业社会的法律以及司法制度是由对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之维护而逐渐被需要出来的,然后通过在城乡之间的劳动分工,而逐渐由城市扩及到农村地区,实现普遍的良好的政府治理秩序。反观当代法律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从科学的立场、乃至实证的角度,寻找最优的法律体系建立,或者检验既有法律的效率高低。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科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但是,却也使得法律经济学在思考的深度以及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之穿透力上尚且有所欠缺。因此,当代法律经济学亟需从启蒙运动以来的诸位先哲中汲取更多思想的力量,为一个更为深远的基于生产的制度框架下的法律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温州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超发、资产泡沫化以及政府庞大投资挤出民间经济,政策多变客观上也产生了巨幅拉高短期利率、增加企业财务成本的后果,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和金融制度缺陷则起了助推的作用。温州危机不是证明了温州企业家精神死亡和"温州模式"的失败,而是证明了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存在和"温州模式"的活力,也证明了经济有序运行需以稳定的宏观货币、财政环境和健康的微观经营环境为前提。在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化的环境中,增发货币不但不会降低利率,给实体经济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反而会提高利率,扼杀实体经济。在外围流动性过剩、内部又存在资产泡沫化的环境中,遏制资产泡沫本身就是紧缩货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李井奎 《浙江学刊》2013,(1):171-177
现有产品侵权领域的研究文献往往过于关注厂商的道德风险行为,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逆向选择现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因其产生产品安全风险概率不同问题,加重了逆向选择行为的不利后果.本文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正式的博弈模型分析,认为尽管存在着严格的限制条件,市场本身仍存在着解决该问题的分离均衡,但是由于现行法律禁止了这类行为,从而导致均衡无法实现,本文针对这类问题申明了免责条款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5.
6.
这本书,作者已经送给我好几个月了,一直到假期我才拿来细读。读这本书,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潜心思考的。因为它太过厚实、绵密,对我们已有的斯密印象有着强大的冲击力。此次阅读竟然延续了一个多月之久,中间有兴奋,有景仰,有感喟,亦有质疑存焉。不过,我想这大概不会是我最后一遍读这本书。记得四月份王则柯师来学校讲学,共进晚餐时我曾对他言及此书,当时罗老师刚将此书相赠,我才读了汪丁丁和万俊人教授所做的两篇序言,即已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7.
李井奎  钱陈 《浙江学刊》2007,13(1):172-177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首先利用服务业地区比重、区位商和服务业/工业相对集中度等指标分析了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然后利用服务业生产率指数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服务业的地区差异,最后讨论了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应证了服务业具有空间集聚的趋势且受城市化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一观点。而且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指出了其服务业发展的几个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的同时,也促发了“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用工形式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劳动合同法》使中国形成了以不同合约结构为特征的新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从而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造成异质性的影响。基于企业边界理论,可得出企业之所以更多采用“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用工形式,是进行边界调整,追求在法律约束下更高生产经营效率的目标使然。但契约密集度不同的企业在调整企业边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不同,从而导致其生产经营效率受《劳动合同法》的冲击也不相同。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可对这一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对高契约密集度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更大的负向冲击,这一效应对民营企业和法律执行效率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导致低契约密集度企业在员工数量上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其人均固定资本量则出现了相对上升趋势。这些结论在排除金融危机、资本替代劳动等因素之后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