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本文以邓小平等的题词为线索追述了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杜重远的爱国历程,介绍了他对抗日救亡的途径与方法的探索,重点突出了他在“新生事件”、“西安事变”、“新疆事件”中的表现与贡献,从而揭示了他思想上的二次重大变化以及完成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李南蓉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竟被某些人排列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后边,这里的因素很多。目前即使是对郁达夫创作的研究,也依然停留在《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篇上。就以几十年来评论家...  相似文献   
3.
易为中华古代文化之滥觞,文艺美学之母体,人文智慧之渊薮。和谐美是《周易》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文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表现为阳刚与阴柔的对立统一,具象与抽象的对立统一.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产生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性、流动性、辩证性。由交易为动力,经历辩证的途径,所揭示的生命美,乃是《周易》和谐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1896—1945)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对五四新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1921年5月郁达失的处女作《沉沦》问世到1945年9月作家被日本的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短暂的二十多年间他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论文,其中成就较高、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他的小说了。  相似文献   
5.
<正>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讲话》里,着重讲过为人民创作和如何为人民创作两大问题。而如何为人民创作的问题,主要就是指普及和提高的问题,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本文拟结合当前文艺创作实况,从文艺的普及和提高这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并以此纪念《讲话》发表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6.
合肥史话     
长江和淮河横贯安徽,将全省分划成淮北,江淮,江南三个部分。江淮之间峰峦绵延、岗丘起伏。皖西的大别山、霍山向东延伸为张八岭丘陵;而长江沿岸和景色如画的巢湖附近,则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皖中平原,其间虽有低丘散布,但平均海拔还不到20米。  相似文献   
7.
<正>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把统一战线比喻为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统战政策的深入贯彻,在改革、开放、搞活、“一国两制”的新形势下,作为爱国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正在大踏步前进,发挥更加极积的作用。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论述,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就学习小平同志有关论述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试论爱国主义者杜重远的教育思想李南蓉杜重远先生(1898—1944)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1933年震惊国内外的“新生事件”不但彻底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屈漆媚日的真面目,而且使杜重远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实光大,促进全国人民的觉醒,从而把抗日斗争推向高潮。杜...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无沦在经历或是创作上均和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多次来安徽工作、游历,写下了许多篇烩炙人口的以安徽为背景的作品,不仅生动地勾勒了安徽的地方风物,形象地再现了二十年代安徽的社会生活,而且也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倾向及杰出的艺术才能。本文拟结合“安徽篇”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对郁达夫研究中很少有人涉猎的篇章作一点探索,以期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  相似文献   
10.
韋叢蕪简論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未名社”是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社团。它的成员除了鲁迅和曹靖华外,韦素园、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均是安徽霍丘籍的文学青年。他们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推动下,在鲁迅先生的直接关怀下,无论在翻译或是创作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年来,对未名社及其“骨干”①韦素园的回忆和评述文章发表得不少,对另一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的成员台静农也给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唯独当年颇有特色的《君山》、《冰块》诗集的作者,几十年来又踏踏实实从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翻译工作的韦丛芜依然受到冷遇。本文拟对韦丛芜这个颇具典型性的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