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陈永胜同志的新著《导引人生——心理卫生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心理卫生学和其它心理科学研究的结晶。在中国心理卫生学这个虽充满无限生机但尚未葱郁繁盛的苗圃里,本书无疑是一束引人注目的奇葩。细细读罢,我们从中得出的最大感受就是:它体现了中国心理卫生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社会心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最早起源于亚里士多德。这是很片面的。在亚里士多德前一百多年,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同时,也作为建立我国社会心理学体系的研究借鉴,有必要对孔子的社会心理学思想进行认真探析。  相似文献   
3.
<正> 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们的教育观念是否发生了根本变革。而人们的教育观念则是时代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即是说,它既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客观需求,又积淀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传统中的消极因素会使人们的教育观念背离时代的要求,起阻碍作用;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则为教育观念提供富有生命力的根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构  相似文献   
4.
<正>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儿童道德发展的认知理论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以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为核心,以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线索,在大量观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并通过分析单方面尊重、相互尊重、约束、他律、自律、协作等一系列道德状态、关系和过程,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制约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同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揭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揭示教育现象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心理学课程,特别是心理学的教材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教育实践的挑战。修改现行心理学教材,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要求的心理学教材已成为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正> 任何学科的发生、发展都有个过程,心理科学也是这样。由于心理现象早就存在,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早就开始了,只不过古代关于心理学问题大都放在哲学领域中被讨论研究着。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多年的事情,一般公认科学心理学始于1879年。我国近代心理学是从外国引进来的,所以讲心理学史容易犯“言必称希腊”的毛病,其实我国心理学的遗产是非常丰富的,例如《论语·学而》篇所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至少揭露了两条心理规律:一是学了的东西应当时常复习它和练习它,这是反复练习的记忆规律;二是学的东西时常练习,是会感到高兴的,这是学习与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对理智感的揭露。孔子虽然没有“教育心理实验室”,但他有几十年、培养几千人的办学与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是有科学性的,即使用现今心理科学实验,也只能得出与“学而时习之”一致的结论。因此有分析批判地研究历史上心理学的遗产,对于丰富心理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 学术界论及心理卫生起源时,往往言必称西方,这是很片面的,文明古老的中国亦有光辉的心理卫生思想可以研究。尤其是孔子,他不仅在教育心理、社会心理等思想领城中的贡献是卓越的,还率先提出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卫生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发展史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标志,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心理卫生学体系的民族传统根基。因而批判地挖掘孔子的心理卫生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关于健康人格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8.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理卫生思想李国榕,吴黛舒在我国,心理卫生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活动,是在本世纪初受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影响才出现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国传统文化中就不存在丰富的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目前,要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卫生思想体系和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