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实现和中国步入世界中心的象征,需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也需要中国外交的协作支持和国际运作,而这也为中国新外交的理念实践提供了外交契机。围绕北京奥运的多元化外交运作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获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增强软实力,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空间和环境,最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但另一方面,某些西方国家和非政府组织、海外媒体以及“藏独”等分裂祖国势力借助于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企图通过致使奥运政治化、妖魔化中国和破坏奥运进程来阻挠奥运会成功举办,进而破坏中国和平发展,面对三重复合型挑战因素,中国外交已经开始理性而务实应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国界河流问题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跨国界河流数量比较丰富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出现的跨国界河流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水资源分配与利用开发等方面。跨国界河流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将对中国周边关系的良性发展构成消极影响,并为区域外国家插手中国周边事务创造时机。中国对跨国界河流问题的处理一贯持积极姿态,在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航道开发利用、水情预报与信息共享等合作的同时,联合周边国家建立一套涉及管理、开发、预防、应急内容在内的合作与协商机制,构建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对外水援助的视角深度分析美国的亚洲战略部署与外交政策实施。对外援助是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援助捐赠国,水援助已经成为美国实现亚太战略,维护亚太地区利益和影响力的重要重要工具性手段。美国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通过"三个支柱",影响受援国家适应性国家战略的制定。在受援对象上,美国根据战略需要圈定优先水援助国家;在援助内容上,美国的水援助努力对接亚太国家的国内发展与社会治理;在援助手段上,持续性进行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水援助活动,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下的对外水援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志斐 《学术探索》2007,73(5):75-79
冷战后,美国制定了新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推行国内外政策的动力源,是美国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为实现全球战略利益,美国必然会有选择性的对联合国进行制约,主要集中于对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秘书长的制约。种种制约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联合国命运的思考与争论,这种制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极霸权体系的构筑,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与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志斐 《理论界》2007,73(11):223-225
冷战后,美国制定了新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推行国内外政策的动力根源,为实现全球战略利益,美国必然会有选择性地对联合国决策机制进行制约,主要集中于对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秘书长的制约,种种制约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联合国命运的思考与争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极霸权体系的构筑,但同时也刺激与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而且也成为一种时代的必需。在这至关重要的时期,开展中国公共外交不但要加强公共外交主体的建设、协调公共外交的各种资源、健全公共外交体系和机制,还要改善公共外交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共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7.
"远亲不如近邻",作为亚太大国,周边外交在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2002年,十六大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文化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斐  于海峰 《理论界》2007,(2):109-111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格局下,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增强,注重挖掘文化作为一种权力资源的潜力。近几年来,中国根据自身的整体外交战略,依托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不断创新的先进文化理念,以“中国文化年”:作为一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外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增强国际共识。“中国文化年”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新战略、新格局、新机制的形成,有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重塑与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因稀缺性引发的水资源危机使水资源问题“安全化”,国际社会对“水战争”或“水冲突”的担忧和恐惧正随之日益加深。近些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水纷争事件,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建的重要因素,随着亚洲水资源危机的显现和中国实力的崛起,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地区层面提供更多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中国在周边地区逐步开展了多层面的带有战略伙伴建设和公共外交性质的“水资源外交”,使之发挥着冲突预防,危机管理与促进区域合作的职能,凸显了中国在和平与稳定的周边地区构建中的负责任大国风范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跨国界河流问题与中国周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跨国界河流数量比较丰富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出现的跨国界河流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水资源分配与利用开发等方面。跨国界河流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将对中国周边关系的良性发展构成消极影响,并为区域外国家插手中国周边事务创造机会。中国对跨国界河流问题的处理一贯持积极姿态,在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航道开发利用、水情预报与信息共享等合作的同时,坚决反对和抵制有关“中国水威胁论”的攻击。基于跨国界河流的特性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诉求,中国在未来应联合周边国家建立一套涉及管理、开发、预防、应急等内容在内的合作与协商机制,增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互信,推动跨国界河流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构建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