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教师感知的组织支持与给予高校组织类似回报的情感体验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心理契约决定下的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从社会交换理论来看,这一过程的实现机理为:积极心理契约的形成强化了高校教师的"组织成员"角色,形成"用组织的身份来定义自己"的观念,进而产生具有"角色外"特征的组织公民行为,即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在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下促生了其组织公民行为.基于来自9所大学的570份样本的检验结果证实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三者间关系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
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多种模式中,版权法最为普遍,是当今世界通行的做法。专利保护则是近年来在软件大国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作为软件产权保护的两种典型模式,理论和实践都已表明,传统版权法保护模式的主要弊端在于"不足",而单纯专利法保护模式之主要缺陷则为"太过"。理想的保护模式是建立起软件的版权保护方法和专利保护方法相结合,取"二者之长,去二者之短"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即实施软件专门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创新环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关系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的"社会属性"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文章探讨了大学生所处的创新环境、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效能感和大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创新效能感作为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对江苏省内"211类"综合性大学的4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大学生所处的创新环境能够促使大学生创新效能感的产生;大学生创新效能感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直接作用;大学生的创新效能感在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来自21家组织239份样本数据的分析,对青年人才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创新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绩目标定向与构想提出、构想标准化呈显著性预测关系,学习目标定向对构想提出、构想支撑寻求、构想标准化也呈显著性影响;创新的自我效能感在成绩目标定向与构想提出、构想标准化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其在学习目标定向与创新行为三因素结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假设均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作为知识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走进农村,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结合农村的实际,给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员工工作行为伦理是员工个体目标达成与组织目标实现相统一的决定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员工在何种程度上付出努力并达成委托人的预期,员工当责行为则是员工做出伦理决策的情境性条件.在员工当责行为与员工伦理决策的内在关系中,外在的网络关系强度及员工内在的角色感知是员工采取当责行为做出伦理决策的基本动力,员工个体特征差异因素及道德强度对这一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员工当责情境下的伦理行为对于组织产生结果导向及关系导向两个层面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