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企业家的社会化进程中,造就企业家特质的家庭与阅历的特殊之处在于塑造天赋的家庭与发展特质的阅历,企业家的家庭几乎毫无例外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将企业家核心特质相关的天赋塑造成成功因子,进而企业家青少年时期的阅历则同样毫无例外地将成功因子发展成成功特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矛盾以无理有因、有责合法为基本特征,难以得到有效管理而不断发展为社会冲突事件。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农村社会管理,建立一体化合作的社会工作平台,既能够在外力参与下,动员农村各个主体及资源,开展集体性行动,化解社会矛盾;又能够针对个人与群体,培养自我负责、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带动村民生计发展。这不仅实现了农村的和谐与发展,更实践了社会管理从管制模式向协商模式的转换,并使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推广成为必要与可行。  相似文献   
3.
英、美、日工业化时代及其前奏期的企业与社会间的联系状况表明并证明这样一种逻辑:企业为社会所塑 造——特定社会塑造特定状态的企业,相同社会环境带来相同的企业状态,不同社会特色形成不同的企业 性征;企业状态既在横向上因社会环境而互有同异,又在纵向上呈现出一个因社会发展而渐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现行的是二元优惠型与一元普通型模式。二元优惠型模式符合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相统一原则,但显现出影响民族发展与和谐的平等困境与效率困境。一元普通型也符合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相统一原则,但其下的少数民族同胞难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合理的选择应是一元过渡型模式,即将民族福利统筹入一般性农村社保体系之中,使少数民族群众在社保体系中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保待遇。  相似文献   
5.
6.
清代早中期鄂伦春族的教育福利模式呈现为“贵族权利”型,局限于进入八旗的鄂伦春子弟,其根基在于鼓励、管控、培养统治阶级同盟者的需要。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教育福利模式呈现为“平民扶助型”,面向全体鄂伦春子弟提供接受教育所必需的扶助,其根基在于抚绥、管控鄂伦春族民众的需要。新中国以来鄂伦春族的教育福利模式呈现为“民族优惠型”,面向作为少数民族的鄂伦春子弟提供优惠性的教育福利,其根基在于贯彻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这三阶段的组织社会学理论,由于立足“生产世界”这一研究视野,无法塑造出组织成员的个体自主。而当前人类生产从工业生产进入后工业生产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需要个体自主的配合才能保证运作效率,从而前三阶段的组织社会学理论遭遇了时代困境。社会组织中个体自主的只有综合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这双重研究视野才能获得,而作为第四阶段组织社会学理论的组织文化理论恰恰开始了研究视野的生活世界转向,它综合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这双重研究视野而在组织中构筑出个体自主。  相似文献   
8.
9.
促进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关键是解决市场体制中农民工组织化低、就业不稳定与教育培训不足等问题。专业性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表现出介入主体社会认同度低、介入能力局限于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介入方式缺乏政府与农民工主动参与等缺陷。在与本土性社会工作整合后,介入主体的社会认同度得以提升,介入主体的能力得以完整,政府与农民工的主动性得以确立。就本土性社会工作而言,这是在吸纳专业化社会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由"一元管制"模式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演进中的亲子传承模式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米德的理论表明,西方文化演进中的亲子传承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前喻式”,向当代社会的“后喻式”的转换。但由于中西社会的差异,中国传统社会的亲子传承模式尽管与西方社会都同样呈现为“前喻式”传承,但仍然表现为中国人身依附型的“前喻式”传承与西方人身独立型的“前喻式”传承的区别;中国当代社会的亲子传承模式则呈现为“互喻式”,而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后喻式”传承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