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由于对科学理性的极力崇拜和对西方写实主义的片面追求,"五四"写实主义小说的想象力曾一度处在现实真实、科学常识和现实意图的束缚之下。传统小说的神秘想象瞬间绝踪灭迹;西方现代派的非理性想象也失去了被理解的土壤。想象力被小心翼翼地局限在合科学性、合现实真实性的狭小范围之内。再现性想象成了作家们创作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来,缺乏自由想象的小说也是缺乏真正的表现力的小说。被束缚的想象力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和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杂志并不以文体变革为己任,反而走在了中国现代语体文变革的最前列——最先采用横排书写方式、最先使用西式的标点,并且早在《新青年》有意提倡白话文的两年前,就已经刊发了极具现代汉语特质的白话文。《科学》杂志上的文体语言变革方向与后来汉语现代化转型的方向是一致的,它的出现标志着晚清白话文运动向五四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完全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这种无意识的转变恰恰显示出了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揭示出五四思想革命与语言革命之间的血肉联系。这一点正是学界一直所忽视的,由此需要我们调整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社会政治思想带有极强的“诗性”特征.他试图借助“音乐”(艺术)来清除现代政治、宗教和道德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激发人性当中追求“美”、“善”、“爱”的本能,从而为社会政治的变革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这种思想延续了“五四”新文学的国民性批判传统,但是也有明显的不同:五四新文学作家主要是以西方现代思想批判国民大脑中的封建思想残余从而实现人的革新.沈从文侧重的是人性底蕴的改造,即通过塑造健康的人心(性)进而建造健全的社会,其社会政治理想本质上是“人的健全”与“社会政治健全”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在五四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胜利的全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往学界在论述《新青年》对现代汉语形成的贡献时,往往局限在《文学改良刍议》等少数有意提倡白话文的文章上,忽视了《新青年》所倡导的思想革命在语言变革中的作用。《新青年》走在汉语现代化变革的最前列与其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进行思想文化革命密不可分.而这正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对于生命的认识是从音乐而来的,音乐不光让他步入到"生命"的澄清之境,还给了他许多"无言之教",形成了追求崇高原则,将生命粘附到民族国家复兴大业上的生命价值观念。以往的此类研究常常忽视了沈从文的"生命"观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因而很难对其"生命"观的发生发展轨迹做出完整的把握。重新审视音乐与沈从文"生命"之思的关系,对于深入把握沈从文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9年,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电视系列短片<十诫》.《十诫》灵感来自基督教的"十诫",但讲述的是现代人的故事.其中"《十诫》之五"题为"杀人短片",借用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但作了全新的阐析.王成军在《论中西小说的叙事伦理》一文中谈到,中西不少文艺作品都存在道德安全问题,比如对杀人犯的美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