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身心关系问题,几乎同哲学本身一样古老,甚至也可以说,只要有哲学存在,就有身心关系问题存在。身心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的重要问题,也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交汇点,是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斗争的焦点。对于什么是人,人的本性,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人应当把何种形式的生活看作是最好的等世界观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判断、推理是有不同层次的我国过去的一些哲学著作和论文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是不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一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那就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以是否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志。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来都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内容也是不断深化的。有不同深度的认识就有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概念、判断和推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把“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749页)看作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他指出,无产阶级比资产阶级高明之处其一就是“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同上书,第1473页)。这些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社会科学事业必须适应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就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实行相应的转变。第一、要从以“破”为主转变为以“立”为主。过去的社会科学,以“破”为主,差不多时时处处都在搞批判,使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摧残。现在应该转到以立为主,立著作、立学说,立学派、立人材、立创造和进取的精神。批评、批判也还是要有。但不能以批判为主。更不能搞自上而下、层层发动的批判。第二、要从以语录为依据转到以事实为依据。过去的社会科学著作和文章,往往以引证马、恩、列、斯、毛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似乎只有引经据典才算科学。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遗风尚在。社会科学要前进,要繁荣,非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可。科学的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提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个命题时,就明确地指出,这是“认识论的道理”,阐明这个道理,是为了对全党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就清楚地表明,毛泽东同志是把“两变”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命题提出来的。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两变”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思想与跨世纪中国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豪迈地向二十一世纪前进。毫无疑问,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只要不发生人为的严重折腾,到下世纪中叶,在经济上接近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目标是应当而且可以实现的。到那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的阶段。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将怎么样?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两种看法看来是不对的。一种看法是,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会提高。这是“自发论”的观点。持这…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去世以后的中国,邓小平始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在实践中不断展开他的治国大思路,以实现其治世理想和治国目标。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因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和前苏联、东欧的衰落面临困境的时候,邓小平以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科学的创新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在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开始了一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进军。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历史大进军,将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理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开始变为现实,从而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新…  相似文献   
8.
李达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伟大人格,为后世楷模,他的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景仰。最近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续集)》就是一部论述李达的理论贡献和光辉业绩的新著,是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学习和研究李达的一个新的成果,是献给李达英灵的一束鲜花。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纪念文集,但又是一本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9.
比较,是研究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逻辑方法。这种方法,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也无论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社会科学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作为研究人类认识发展历史的科学哲学史,同样应当运用比较方法,对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哲学派别和哲学思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共同点和不同点,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这样的比较研究,对于哲学史本身的科学化和完善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进一步中国化,对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思想交流,都有很大意义。解放以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中外哲学史的研究是有很大成绩的。但是就研究的方法来看,基本上还是就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就欧洲哲学研究欧洲哲学。由于没有把二者很好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10.
李达同志逝世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如果说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给人类带来火的光明与温暖而自己却备受磨难的英雄,那么李达则是将马克思之火带给中国人民而无私地献出自己一切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他在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的年代里用笔和舌战斗了一生.他既是一位满腔赤诚热爱人民的革命家,又是一位富于开拓精神、具有严谨态度的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在他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中,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无限忠诚.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信仰马列,追求真理,为主义而献身.他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渝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人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