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重视方法论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只有受过严肃的哲学教育,达到相当的理论思维水平的民族,才会严肃地对待方法论问题。拉普拉斯认为,研究学者作出天才发现时所使用的方法,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发现本身。因为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凝固化的几条结论,而是进一步的开拓性的研究创造工作,结论哪怕是正确的科学结论,如果不能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没有多少用处。  相似文献   
2.
所谓经济思想中的近代因素,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指中国封建经济内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滋长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其二是指随着国际资本主义武装入侵而来的经济渗透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新信息及其客观影响。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在魏源身上有较集中的反映,因此,研究魏源经济思想中的近代因素,对于认识魏源所处的时代性质及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都有一定的意义。 魏源的经济思想随着时代性质的变化以及他个人视野的开阔,大致经历了注重末富的富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学校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础理论研究上水平,应用研究出效益,产业化工程见规模,科研管理出新招的科研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自称平生功业在于“但开风气不为师”(《巳亥杂诗》),梁启超亦称其“察微之识,举世莫能及也”(《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认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清代学术概论》)。本文拟探讨一下龚氏伦理思想的近代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归纳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果转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 王船山晚年自题墓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对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和学术活动作了自我鉴定。“张横渠之正学”,指北宋张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刘越石之孤愤”,指西晋刘琨目睹刘渊匈奴汉国之侵凌,欲奋战以雪“大耻”,却受制于“乱贼”,莫酬壮志的愤慨。关于前者,学术界已有论述,而后者则鲜有专论。笔者不揣浅陋,拟从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同时,对于船山如何评价刘琨之诗,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与之相适应,如果这种社会活动与同时的社会文化氛围格格不入,甚至形成本质上的冲突,那么这种活动注定得不到正常发展。这种矛盾冲突的最终历史结果,不是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以适应这种活动的发展,就是这种活动在社会文化氛围中被窒息。如果这种活动具有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顽强生命力,同时那种不利于该活动发展的文化传统也具有极强的生存力的话,那么该种社会活动就只能是在社会文化氛围的夹缝中扭曲地发展。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经济总不发达而又总是缓慢地前进,  相似文献   
8.
魏源与浙江有着不解之缘。他1857年因好友何绍基的弟弟何绍箕在杭州为官的关系,避太平军兵难而居杭州,逝于西湖边上的僧舍,葬西湖南屏山方家峪。鸦片战争中,魏源勇赴国难,参与筹划第二次定海保卫战,在鸦片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 魏源参与筹划定海保卫战确有其事,但具体在什么时间,历来没有搞清楚。魏源儿子魏耆作《邵阳魏府君事略》,其中讲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夷犯海疆,江、浙震动。钦差大臣长白裕公谦,督浙江防剿,延至幕府。数月辞归。”(《魏源集》附录)裕谦于1841年10月11日自杀身死,此记魏源1842年入裕谦幕,显然错误。“数月辞归”之语,也与魏源自己讲的“到此便筹  相似文献   
9.
<正> 魏源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振聋发聩的意义。本文拟从魏源思想之近代意义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问题。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是一种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与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相适应的、预示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新思想。它既不同于封建正统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的异端思想,也不是资产阶级成熟时期的革命理论,而是封建社会还没有崩溃但其内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但又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 魏源的经学思想是清代经今文学派的理论重镇,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魏源的经学著作十分宏富,主要有《诗古微》、《书古微》、《董子春秋发微》、《公羊春秋论上下》、《孝经集传》、《礼记别录考》、《易象微》、《大戴礼记微》、《论语类编》、《孟子类编》、《禹贡说》、《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等等。魏源于嘉庆十三年(1808)入泮,十五岁“始究心阳明之学”。进京后,从胡承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