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 ,由李梦阳等人提倡的“宗杜”理论 ,虽轰动一时 ,但由于其产生的背景 ,使其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 ,从而影响到此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在“宗杜”理论产生不久 ,其原先的一部分倡导者便对其提出质疑 ,在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的南方也是颇多反对之声。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自身困境及保护本国经济也由于我国本身存在的法律机制不完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等原因,反倾销问题日益凸现.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反倾销,它既有制止倾销达到公平贸易的目的,但又有可能因被滥用而成为另一种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我们要审时度势地分析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形势,正确认识我国出口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无效、无力,司法保障中救济手段有限、强制执行效果不佳是当前环境污染案件频定的重要原因.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顺畅对接首先需要在立法中明确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权,赋予行政执法活动中所获材料的刑事证据地位.当行政执法无效时司法程序应及时启动,通过放宽对原告主体资格的要求来扩展环境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并应强化检察机关对环境监管人员渎职的责任追究.行政执法无力的状况则需通过增加法院即时执行制度以及重视对环境污染受害人的司法救济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有效应对环境问题搭建了又一理论支撑和实际运行平台。本文希冀通过对企业环境责任若干问题的探讨,进而能够抛砖引玉,对未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完善与实现起到一定的回馈反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清宇 《兰州学刊》2002,3(4):72-73
公司法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公司法上的各种主体提供法律上的保护。《中华人民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 1条明确了其宗旨 :“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 ,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其中 ,没有明确“股东”的含义。从立法精神上来看 ,这个股东应该包括大股东和小股东。但是 ,《公司法》中却处处体现的是对大股东权益的保护 ,小股东的权益受到了忽视。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公司法》在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的欠缺甚至空白现状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法是西方法学史上渊源流长的学说,从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开始至今,其间虽有过兴衰起落,但始终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我国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始终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法学说,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上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现阶段我们探索、实践依法治国,当然有必要借鉴西方自然法中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7.
<列朝诗集>小传中钱谦益对于黄省曾的看法有失偏颇,比较李梦阳与黄省曾二人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当时结合文坛上以六朝风格是尚的风气,可以肯定王世贞所认为的明代中期文坛上存在着"四变而六朝"这一文学思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认为,五四新文学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刻意地理想化人物和生活,掩盖了现实的真相。20世纪40年代,通过"新文艺腔滥调"的提法,张爱玲申明了自己对于浪漫主义的排斥,而特别能够体现张爱玲对浪漫主义的态度的,是她创作于50年代的小说《五四遗事——罗文涛三美团圆》。在这篇小说中,通过戏仿和影射五四一代的人和事,张爱玲表达了对于浪漫主义的嘲讽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蔡秉坤  李清宇 《兰州学刊》2005,(6):155-156,191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两类典型的公司企业治理结构模式--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市场控制型模式;以日、德两国为代表的关系控制型模式.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类模式进行分析、评判后,运用两种模式的具体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完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23年,鲁迅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其后两年,他又以小说《伤逝》形象地展现出觉醒的女性在出走后遭遇的不幸命运。《娜拉走后怎样》与《伤逝》深刻地揭示出个体解放并不等同于个体自由的获得。鲁迅关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受到了张爱玲的关注与赞同。在《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五四遗事——罗文涛三美团圆》等小说中,张爱玲延续并拓展了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思想。对“娜拉走后怎样”的思索也成为了张爱玲小说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