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入手,根据威密尔对于功能目的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一观点的反驳,对比分析功能目的论和文学翻译批评理论轨迹的契合之处,发现不论是在功能目的论中还是文学翻译批评中,文化因素,语境、读者等因素至关重要。其次,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实践层面进行论证,最终得出功能目的论适用于指导文学翻译批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有关翻译目的论是否适合于指导文学翻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比分析《格列佛游记》的两个译本发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也就不同;发起人对译者的翻译要求、目的语所处的语境条件以及译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对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译者只有在保证译本充分性的前提下,依据专业知识对信息的取舍作出判断,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创作出符合受众期待的好译本.翻译目的论对于翻译行为的影响证明了这个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批评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是一次叛逆和革命.该理论近年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该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考传统翻译理论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