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中,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同意借口突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而违背唯物主义的某些论述;也不同意借口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而否定主体—客体关系的辩证法。我们认为,在认识论的主体—客体问题上,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2.
(一)评价的主体结构评价的主体与价值主体,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价值主体常常就是评价主体,但只有价值主体进行评价活动时,才会成为评价主体。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也可能不是价值主体。当然,纯粹客观的,即没有任何主体需要的评价活动,是不可能的。但参进了自己的立场,或者说参进了自己的需要的评价主体,与被评价的价值主体,不会是完全等同的。某些个人评价主体,与被评价的价值主体,有可能是同一的。但这同一主体所起的作用或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正如自我认识的认识主体与被认识的、已转化为客体的自我是不同的一…  相似文献   
3.
趋时入世,当时代的传声筒─—为《社会科学研究》100期而作李连科(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编审)《社会科学研究》出满100期了,作为老作者和老读者,特向贵刊表示祝贺。借此机会,也想谈一点感想。《社会科学研究》有许多特点和优点,我只想谈其中的一点: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主体—客体关系的辩证法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继承并发展这一伟大理论遗产,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就这一理论,谈谈我们的一些浅见。一、实践是主体—客体关系确立和发展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所谓主体—客体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界、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作为主体,就是指他是自然界、社会和自己的主人。这里的主、客体  相似文献   
5.
认识活动在主体内部的纵深展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加以比较,对主体的认识要比对客体的认识复杂得多,而就主体内部来说,研究主体的精神活动又要比研究主体的物质活动复杂得多,因为精神活动更加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不是单凭物质、实验  相似文献   
6.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无论从理论内涵上看,还是从日常意识或社会思潮上看,都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使人积极进取的积极作用,一种是“人欲横流”的消极作用。无产阶级革命的功利主义,是从其积极的意义上讲的,但就是这样的功利主义,也难以完全避免消极因素。理智而现实的人们,从不空想什么绝对纯粹的好东西,只是尽量地趋利避害,尽可能地发挥积极面,限制消极面,使之有序化。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之后,这一点更具有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到底由哪些要素构成?我们同意有的同志的见解,即把目的、手段和结果作为实践的要素。但同时我们又认为,需要也是实践的内在要素,而且是实践的第一个要素和前提。因而它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深入探索科学、文化、思想、理论等精神价值的生产及其特点,从而不致于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一种简单地说教。 一、精神价值与精神生产 精神价值是相对于物质价值而言的,它是指客体(主要是精神产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属性。精神价值大体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是密切联系着的,只有在思维上才可能把它们完全区分开。如果说物质价值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价值,那么,精神文化价值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之一是把社会历史也当作如自然界一样的自然历史过程,也具有不依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主观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有些人机械地理解社会规律。强调社会规律时,便把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抛弃掉,个体自由活动和各种偶然性在社会规律面前毫无意义。作者认为,离开人的主体活动就把社会抽象化了。社会规律不能离开人们追求价值的实践活动,个性自由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扩展的,社会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排斥人的价值追求和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