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走向规范、稳定、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复苏已经有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在这种时候,重提人文精神,确定中国现代化的主导价值,并使之发扬光大,早日与世界文化融合,是每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这种责任和义务,作为社会科学杂志的编辑,应具有什么样的举措呢?  相似文献   
2.
在元杂剧的勃兴和繁荣中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作家中,白朴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最为清晰,在《金史》、《元史》、《元朝名臣事略》乃至著名文人元好问、袁桷等为他的家庭成员写作的墓表以及他自己的诗词创作里,均留有关于他家世、生平经历及创作情况的记录,这使白朴的研究中疑问较少,模糊性的东西也能  相似文献   
3.
戏曲教化功能的失范——元杂剧衰微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一度繁荣的元杂剧走向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戏曲教化功能的失范。这种现象是随着蒙元统治汉化水平的提高,儒家文统重新受到关注而出现的。教化意识强化以至急剧膨胀,超过了文艺教化功能的基本要求,出现了教化功能失范的态势。南北统一之后。置身南方文化兼容中的元杂剧个性不断销磨,对教化色彩浓重的家庭伦理题材情有独钟,却又不能通过自己的审美形式有效地负载。批评标准的变化,促进了戏曲向传统文化的贴近,以俗就雅过程,又使教化功能过度地强化。正是由于过分强调教化功能,到了促其失范的程度,本欲提高元杂剧的地位,反而造成了一代艺术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尤侗是清初最著名的杂剧作家之一,他的杂剧作品《读离骚》等创作于沦落不偶之际,既是他才情不得伸展的不平之作,也揭示了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无处诉说,只能以历史扣问现实,并通过杂剧创作逞示才能、表达真正自我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5.
徐渭经历奇特 ,又往往表现出“畸”的心理状态 ,导致他人格上一些病态特征 ,也激荡了他性格中的反叛因素 ,形成了他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独特心理机制。《四声猿》对真性情的写意式抒写、对世俗情怀的酣畅表达、对身世悲愤的刻意展扬 ,以及徐渭对杂剧体制的独辟蹊径的创造 ,都与这种心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1 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桂馥生活的时代, 清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处于鼎盛时期,是所谓“乾嘉盛世”。桂馥既以经学家闻名于世,又精通汉隶、篆刻、花鸟,于诗、文及戏曲等方面亦颇有成就。桂馥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乃其而立之年以前。桂馥祖居贵溪,其先人以明初从征功,世袭尼山百户,遂定居曲阜。其曾祖、祖父和父亲均做过庠生或贡生。桂馥自束发以师,“于书无不窥”、弱冠之年既补诸生,在故乡曲阜过着读书、事亲的生活。 从三十岁出游到1796年除官永平县,是桂馥生活的第二个时期。“三十后与…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人们已习惯于用文化的视角领悟、诠释所面对的世界,但对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有关文化的已有解释不是将其界定为某种精神意识符号,就是视文化为手头使用着、可随意确定的工具,从而形成了人们运用文化的同时又为文化焦虑困扰的症状。产生这种难以消除的症状的深层...  相似文献   
8.
艺术史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应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基本知识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以往的艺术何在、以往的艺术何以在、以往的艺术为何而在。对以往的艺术何在、何以在、为何而在的探讨,是我们走向艺术史、走近艺术史,建立艺术史知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9.
清初杂剧的审美品格以雅正为基本特色 ,其在艺术构成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 :一是在基本确立了古典戏曲的抒情原则的同时 ,呈现出叙事观念的极度淡化 ,使杂剧创作呈现出诗词创作的一些特色 ;二是题材选择上强化了历史性追求 ,通过对经典故事与著名人物的阐释自喻 ,表达种种借古写心的文人趣味 ;三是音乐结构对曲词的重建导致曲词对抒情的亲和 ,消磨了文体本身对叙事的呼应。这是清初作家以曲为文创作观念的进一步展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