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人身依附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共存而致使其保护非常复杂。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模式和产业导向开发模式,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生产性保护模式是一种新模式,通过深化生产性保护理论、建立生产性保护界限和约束制度、避免生产性破坏、创新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投入模式等措施,以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生产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3.
杨亚庚 《现代交际》2015,(4):134-135
针对高校"90后"大学生知行矛盾愈演愈烈的现象,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崭新课题。本文在诠释养成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全面解读师范院校素质养成教育工程的成功经验,期望能为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大学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生力军。大学文化建设高于一般的校园文化建设,它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需要。大学文化的形成源于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其建设应从五个层面出发,形成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构成一个体系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6.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发展要求和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兼结合方向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适宜通过产业化运作来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议论纷纷的背景之下,提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能够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观点。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有扬弃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化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的意义,还有着深刻的学术探讨价值。通过制定产业化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多种途径,能够加快实现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