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近代华北地区的溺女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溺女习俗是封建社会的一项陋俗,此项习俗盛行于近代华北地区,从其盛行地区、被溺女婴数量来说都令人惊叹!这种行为发展成为一种风俗,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而且溺女习俗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从而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剑利 《河北学刊》2007,27(3):96-101
近代放足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考察了放足运动的发端和具体实施过程,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放足运动过程中审美观念的变化,并在历史审视的基础上对放足运动做了反思。放足运动对中国女性整体解放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其对女性自身感受的漠视,与缠足一样,放足对女性尤其是已经习惯于缠足的女性来说或许也是一场痛苦的遭遇。  相似文献   
3.
从法典的角度考察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从刑事、民事和诉讼三个主要法律视角分析清法典,藉此考察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受父权制和传统礼教的影响,清法典总体上带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烙印。与男性相比,尽管总体上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但社会变迁带来妇女地位的提升在晚清法制改革产生出来的法律中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杨剑利 《中州学刊》2006,3(3):179-182
清末民初的社会制度变革中,收效最大的当属教育领域,其中尤以女学最为突出。清末民初女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女学的兴起是因强国保种的需要,而非出于女性自身发展的需要,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从而限制了女性获得与男性均等的教育机会,也造成了清末民初女学缓慢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民国乡土妇女生育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早婚、早育、多育的特征.从有关统计资料和口述史的记述来看,民国乡土妇女的生育条件简陋,缺乏安全保障,生育致死率高,妇女生育状况普遍被漠视,生育意愿也无法被满足.妇女糟糕的生育状况与民国乡土社会农民普遍赤贫化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别观念.正是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观念以及基于此的社会性别分工,使生育成了妇女单方面的事,进而导致妇女的生育和生育的妇女完全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彻底否定”的观点,认为本体论是哲学的内在精神、本体论是哲学思维特征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否定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它同样是以本体论为核心的哲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