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1.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句该作何解释?过去有几个版本是这样注释的:“来归二句:(这些走路、挑担、耕田、锄地的人),回来彼此抱怨,只是由于贪看罗敷的缘故。”象这样翻译妥当吗?我们要问,他们为什么互相埋怨呢?也许,可以这么回答:因为耽误了生产。但,如进一步发问:这些人难道是同一地方的人,同一时间出工,而且是在同一时间看罗敷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就是以我国现代前些时生产队出工的情况去揣摹古人,根本不符合汉代社会的实际;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们怎么会回  相似文献   
2.
广西师范大学梁潮、麦永雄、卢铁澎合著的《新东方文学史(古代、中古部分)》(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已摆在书架上了。经过翻阅之后,我们觉得这本书有如下特点: 一、资料翔实。新中国建立以前,从事东方文学研究的人,寥若晨星;研究成果,也微乎其微。建国以后,在一些专家及权威人士的倡导下,才在一些高等学校中设置了“东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曾从各个不同的审美角度,用各种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与精粹新奇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桂林地区山水之间的倒影的独特体验,创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因而,能给人带来许多美的享受。例如:爱国诗人吴迈曾有句云:“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没有哪一处的水,没有哪一座山,不是达到了神妙的境界的)。”——这是用“虚实结合、真幻参半”的写法,描述桂林群峰倒影于水(真  相似文献   
4.
浅说诗趣     
花朵,只有它蕴含香味时,才逗人去闻;食物,只有它含蕴滋味时,才惹人品尝;诗篇.只有它含有趣味时,才耐人咀嚼.诗趣分意趣、情趣、理趣三种,兹引实例分别说明如下.陈叔宝有诗云:“午醉醒未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旁小窗明.”——诗的前两句说.中午喝酒醉了,醒来时天色还未入夜.室中虽除自己以外别无他人,但因醉入梦这么久,自己是感到吃惊的.诗的后两句将自己误了时光而痛悔之意外时给夕阳,说夕阳似有警人之意.傍着小窗,将刺人眼目的光线射入窗内,示人当早些觉醒,去做对人生有益之事,不要再“白日做梦”,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了.诗的后两句的意蕴,本是诗人主观所有;诗人不经直表述,却转换角度,将客观的夕阳“拟人化”,并使夕阳暗示出此意.这样写,不仅照应了诗的前两句所点的时间(“天未晚”),使诗意显得含蓄曲折,并描绘了自然景色,使这景色含有丰富的“意趣”了.使诗具有丰富的意趣,还可通过巧设贴切的比喻而获得,如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相似文献   
5.
论诗词佳句     
一首诗或一首词之所以能成为名篇,脍炙人口,往往与其中的佳句有关。佳句之于诗词,犹如日月之于天空,能使其灿烂光辉;花卉之于大地,能使其绚丽多彩;水火之于世界,能使其生意盎然;眼睛之于人体,能使其灵动生姿。惟其如此,故古往今来的诗人词家,为了吟成佳句,常穷搜冥索,该不知付出了多少精力。“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杜甫为了吟成惊人的佳句,是花去了呕心沥血的代价的。佳句是如此可贵,那么,佳句有哪些特点?写诗词的人该怎样去创作佳句?就有探索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