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案例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应对策略为: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改善案例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卒于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值晚唐初叶,距《切韵》问世(公元601年)和《广韵》成书(公元1008年)各为两百年左右。李贺是河南福昌县昌谷人,自幼随母长成,除二十岁居长安一年、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在长安任奉礼郎外,没有长期客居的经历。观其一生,李贺的口语无疑是当时河南一带的北  相似文献   
3.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重瞳”一词,冯其庸等先生注为:“一个眼睛有两个瞳人,即两个眸子。”(《历代文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其他注本多类此解。查《辞源》:“重瞳,谓目有二瞳子。”再查《中文大辞典》:“重瞳,目中有两眸子也。”所引例文均自《史记·项羽本纪》。重瞳,若果为一个眼内有两个瞳人,委实匪夷所思。尽管我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识轻率地推翻前人的成说,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生理上的特异现象,为何既不见之于当代医学界的报道,又不为传统医学所整理研究呢?如  相似文献   
4.
汉语问候语的文化训释杨振国见面问“吃了吗”,互相问候说成“寒暄”,这些问候语不仅令外国人莫名,就连我们这些习用已久的汉族人也多不明其所以然。最简便的一种解释是——汉语问候语是一种友善信号,是一种礼俗。但这种友善信号是怎么产生的,这种礼俗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女性领导社会文明的新潮流,女性语言也将领导语言现代化的新潮流。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作用正日益增强;女性在语言上的一些特点,也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迄今为止,人们还很少注意研究发挥女性语言的特点,去推动社会语言规范化工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女性语言优势的分析,去探讨“推普”的新途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股东、员工、社会与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仍不尽如人意。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与实力、建立激励机制、营造社会氛围以及完善监督机制,来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8.
方言是语言的历史积压层,也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压层。从文化角度训释方言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方言考察地域文化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地域文化特征去探求方言词语的语源意义,考订有争议的方言词的本字(正字),训释疑难方言词。这将有助于方言研究的深入,亦将大大拓展训诂学的外延。1、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训择方言词语。2、分析历史移民对方言形成的影响来考释方言词语。3、根据所称事物的功能、外形等来考订方言词。4、传宗思想与方言词语的考释。5、婚姻礼俗与方言词语的考释。6、禁忌迷信与方言词语的训释。7、商业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训释。8、外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考订。  相似文献   
9.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其中“好女子”一词,中学语文课本未注,教学中也多为人忽略,而略加推究,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保护专业课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保护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约有40%左右的实验课内容,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搞好专业课实验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