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我国儒家经典《论语》二十篇中,论到“仁”这个有关伦理(道德)学说基本概念的,一共有五十多章,其中包括弟子“问仁”的有九章。这一个“仁”字,象一条明明煌煌的长线,贯穿着全部《论语》。“仁”,是孔子伦理(道德)学说以及政治学说的核心(每个人的伦理学说总是为他的政治学说服务的)。对于孔子这种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学,我们叫它孔子的“仁学”。孔子同别人讲道论德,口头上经常挂着一个“仁”字,范围极为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他回答弟  相似文献   
2.
对于曹植作品的研究,一般说来,大都着重于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而对于他的辞赋,却涉及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曹植研究中的一种缺憾。因为曹植不只是在奠定我国五言诗和发展我国乐府诗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辞赋方面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的成功者。在这里,我们试着对他的辞赋作一初步的探讨。一 曹植的辞赋,和他的诗歌一样,按照他的生平要分为平素时期与失意时期两个阶段去研究。这两个阶段,当然要以黄初元年曹丕受禅以后为显著的界限。在我们常见的《曹子建集》(以丁晏的《曹集  相似文献   
3.
《易传》是探讨我国先秦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它给优良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我国先秦易学,是同孔子有密切关系的,但是,它并不完全属于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把道统托始于尧、舜(道家把道统托始于黄帝),而易学家把我国文化发展托始于庖牺。我们从这种分歧来看,就充分可以说明这一点。我国先秦易学中,包括着精深的数理。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论语·述而》篇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后汉的郑玄旧解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朱熹《集注》也遵从郑义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义。”)郑氏所谓“口悱悱”和训“复”为“重复教之”,都是不确切的。“愤”、“悱”二字,双声,涵义是基本相同的。《文选》成公绥《啸赋》:“舒蓄思之悱愤兮,奋久结之缠绵。”李善注引《字书》:“悱,心诵也。”王臣注:“悱愤,心忧也。”二字都从“心”,都是心的动态,不应当说是“口悱悱”。实际说来,成氏赋这两句  相似文献   
5.
<正> 刘勰《文心雕龙》所阐发的文章(不单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头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之中。其实,这三篇只是谈的一个问题:圣人原于天地“自然之道”而为“文”,这种“文”就是后世所谓“经”;后人撰“文”,必须遵从这些“经”的教义,追踪这些“经”的体制。他这种文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在“宗经”一义中,刘勰虽然也混合着谈了一些文章形式问题,但是主要的还是着眼在政治内容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