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沛英 《学术界》2004,(4):31-36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不是简单的多予问题 ,也不能指望一个文件就能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必须通盘考虑解决深层次如农业生产方式、市场配置农业资源、城乡二元结构等等问题 ,研究出台系统完整的体制改革方案。基本思路应该是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 ,用产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2.
辞旧迎新每年一次,但今年所包含的意义完全不同,今年元旦之夜我们辞去的不单是过去的一年,同时也是一个世纪,一个千年。站在新世纪源头,面对千禧之旅,我们心头涌动的不只是一年的感受,同时有世纪的回顾,千年的感慨。本期杂志刊登的文章,许多便是对一个世纪的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如果以一年为尺度,也许我们来不及或者不可能进行历史性反思,但如果以百年为尺度,要思考的历史问题却很多。回顾过去百年的人类发展史,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过去一百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文明,超过了以往所时代的总和。人类已经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如何实现商品化,人们往往习惯于从生产力发展或者从农村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调整方面去考虑问题、寻求途径,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人们似乎是忽视了研究城乡人口比例结构对农业商品化的制约和影响问题这个方面。本文想就这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城乡人口比例结构,既是农业商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它继续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目前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仅适应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的 客观需要,而且适应未来农业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客观需要,家庭经营和实现农 业规模经营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其加快发展的必备条件。 商品生产要顺利进行和向前发展,首先要有比较展开的社会分工体系;同时在分工体系基础上要有独立活动的当事人及其当事人的个别利益。只有社会分工体系,没有独立活动的当事人及其个别利益,还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最合理的构造。  相似文献   
5.
杨沛英 《唐都学刊》2005,21(6):74-76
解放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经过了多次改革,特别是税费制度改革后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此,通过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财政体制,建立精简高效以服务社区和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以便解决经费来源困难、组织软散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陕西在1983年以前十几年中,一直是粮食调入省。但近两年来,省内不少地方却出现了“卖粮难”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关中的玉米“卖难”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本文就调查了解到的材料做些说明。  相似文献   
7.
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贡献@杨沛英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生产力加速度发展历程说明,智力因素在物质生产和价值增值中的贡献越来越大,物化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比活劳动更重要.因而,新劳动价值论应该承认,物化劳动力与活劳动一起创造了价值,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因素和物化劳动力中的科技含量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人类将逐步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继后工业经济社会的又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时代有所不同,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再是主要依靠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劳动消耗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加财富的积累,而主要依靠科技因素(即人类的知慧)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经济行为以知识的运作为核心,财富的积累主要靠知识(高科技)的吸纳和运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多关心灵魂     
关心自己的肉体多 ,还是关心自己的灵魂多 ,实际上反映着一个人 的价值取向 ,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当然 ,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 ,作为有思维能力的高智慧动物 ,关心肉体 ,热爱生命本无可厚非 ,也在情理之中。但人除了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体以外 ,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命体。正因为如此 ,因而人除了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以外 ,还有相对独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不应该把自己定格在仅仅关心肉体的境界之中。苏格拉底说过 ,“人应关心自己的灵魂 ,应就自己生活的正确道路提出问题。一个没有经过反思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