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学与模糊美学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 ,模糊学是针对事物的模糊性而产生的。它和精确方法并不冲突 ,而是各自都有自己的范围。从某种角度上说 ,模糊方法是精确方法的沿伸和补充。受模糊学方法启发而产生的模糊美学 ,不但对于美学 ,对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无疑也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因为它出现的本身就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作为一门新学科、自然还需要不断完善 ,还需要多种学科的通力协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和影视中诲盗诲淫的东西实在太多,至今亦然。但散文由于其文体的要求,不可能参与其中。相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俗尘飞扬下,散文却恰恰成了正人心、明教化、纯风俗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新世纪六年来散文大众化的真实原因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1957年,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步入了以毛泽东文艺思想取代搬用苏联文艺理论的新时期。强调文艺来源于人民大众并服务于人民大众,并和人民大众的革命、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克服了前期对苏联教材的教条主义态度,强调文艺乃至文学理论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当代转换的重要步骤和成果。但由于当时“反右”斗争及其扩大化,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严重阻滞了这一重大工程的建设,出现了不应有的损失和停滞。记取这一时期的教训,总结其经脸,显然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王杨卢骆当时体 --两种前苏联文艺学著述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生 《学术界》2001,(5):68-85
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和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文艺学建设影响很大的两本著作.详细分析其理论构成的基础和形态,阐述其得失,是今天建设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教材的需要.只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现当代西方文艺学是不够的.对苏联文艺学的扬弃继承是我们今天文艺学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
办学报就是办学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办学报就是办学校” ,是“学报”这一学术性期刊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文章运用系统论原理 ,考察了学报与学校的动态关系 ,从教学、科研、产业三个方面探讨了学报在学校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报办刊的观念和相应策略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现行考核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指标中,产值和利润、产值和各项效益指标间缺乏直接的联系,起不到互相制约的作用。再加上各企业的计划管理基础仍较薄弱,致使一些单位重视速度,忽视效益,片面追求产值的倾向还未根本扭转,一些企业出现了产值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8.
“五千年的你走过流离颠沛,所有的苦难没有压弯你的背……”一个高亢苍劲的歌声,在电视荧屏上率先唱响了齐鲁大地第一首抗击非典的战歌《无畏》。那歌喉是何等的气魄豪迈!犹如滚滚拍岸的黄河涌浪,撞击人们的心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英雄气概。演唱者是青岛市政协委员,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歌唱家丁肇环。  相似文献   
9.
绩效管理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进行管理的落脚点。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对企业绩效的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组织层面的绩效、员工层面的绩效、流程层面的绩效。企业绩效的有效合理管理,就是对这三个层面的绩效进行管理。而这三个层面就涵盖了企业的所有层面,因此管理的结果就直接反映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的涵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了绩效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元化先生的去世,结束了中国学界"北钱(钟书)南王(元化)"的历史,也结束了20世纪以来从王国维到王元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王元化先生的人格精神和社会理想,已进入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传统,成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