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将"狱囚衣粮"幼入<大明律>,弘治以后增加2条例;清代因循,又陆续增删修订16条例;给囚犯以基本的生活条件,成为法律规定的内容.明清州县有正规和非正规的监狱,多数人犯的衣粮不在法律规定提供的范围,因此给人犯提供衣粮便成为州县官的"善政"体现,而法律规定提供的部分人犯衣粮,又存在管狱官吏克扣冒销等问题,再加上狱卒的勒索凌虐,就使狱囚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
自魏晋隋唐以降,江南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镇,江南文化又尤以其水之闪光夺人眼目.青山秀水的江南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至柔至刚的诗人,当代的诗人们依然为这片山水所感发,他们与先前的江南诗人形成了互文传承的关系.这其中,江南之水的特性与气质在江南诗人的作品中流露出各自不同的面貌与色泽.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思想。他的农民思想虽然包括一些错误的观点,对农民运动起了阻碍作用,对国民革命的失败产生了影响,但是也包含有许多先见性的思想,如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对革命的态度,提出了农民政策,为当时农民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上下级之间一般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距离。如果这种距离过大,说明上下级关系“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级一般都有缩短距离、改善关系的愿望;如果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很小,说明相互关系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级来说,他仍有继续缩  相似文献   
6.
对失去汉学中心的焦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桦 《北方论丛》2005,(1):49-51
法国巴黎曾是国际汉学首都,产生过伯希和、马伯乐、葛兰言等一批汉学大师,其中伯希和的汉学曾经影响到陈垣、陈寅恪、吴宓、傅斯年等人;20世纪后半叶,国际汉学的首都迁往美国.自本世纪20年代.阿恒、胡适等人就在不同场合纷纷表示出汉学中心不在北京的焦虑.这种焦虑直到今天并没有得到改变.它需要我们今天的学人立即开始脚踏实地的汉学工作,以期早日使汉学中心重返华夏大地.  相似文献   
7.
《汉书·贡禹传》:“方今……三工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颜师古注:“三工官,谓少府之属考工室也,右工室也,东园匠也。”这是最早提出三工官这一名称和最早解释三工官的记载。其后诸史家多沿颜注,唯陈直先生疑三工官为考工令、尚方令、上林令,因其三官署内皆设有工官,颜注似有未妥。然而看来,考工为三工官之一,已无争议。  相似文献   
8.
韦庆远,1928年出生,广东省顺德县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他少年时在香港、澳门读书,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大学。1950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历任中国历史教研室、档案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宽广的,对明清历史档案及明清史料整理、明清社会经济史、明清政治制度史、中国近代宪政运动史等多方面都有专门著述。早在50年代后期,他即完成了《中国档案史稿》和《明代黄册制度》两  相似文献   
9.
孙犁晚年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文学创作高峰,写下了十种散文集,集中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学的真知灼见,孙犁晚年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走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创作上坚持为人生的文学以及以真善美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孙犁晚年的思想并非"小农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在涉及藏族的民事与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不但有严格的司法程序,而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更有特别法与整体法的区别,因此研究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出现的民事纠纷,发生的刑事案件,既是藏族法制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法制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目前涉及藏族法律与司法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之后,对清王朝处理涉及藏族的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法律适用、基本政治理念、政治与社会效果、不同区域发生民族冲突的纠纷处理原则及处理程序等问题,展望今后研究的可能关注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