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马克思的教育法治思想柏立华郝春东马克思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超前的。他在许多文章中都使用“法”、“法律”、“法治国”等法学术语。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也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学校对一切学生只有一个要求:缴纳学费。这一要求自然就把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2.
"第四权力"与司法权力的运行存在从属律、阶段律、复杂律和敏感律,其中的阶段律最具统摄作用.不同的政治模式项下,两权的运行规律各不相同.发掘规律与设定规则,不能忽视或超越历史阶段,否则只能陷入盲目与混乱,对法治与宪政秩序的建构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3.
刑罚与教育的关系,刑罚的教育含量,教育政策占刑事政策的比重,是法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专制国(政治刑法、报复刑)到法治国(市民刑法、报应与功利刑),再到文化国(政策刑法、教育刑),惩罚与教育,体现了此消彼长、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关系.法治国度面对文化国度的教育刑,"困惑"是必然的,"启示"是当然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法治的启蒙或向往时期,法治理念的科学建构无疑具有统摄作用。法治的实质蕴含在于公平与正义,通常的论证方法是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是英美法系通用的论证手段,应该探寻和借鉴触竞技、运动之两类而求与法治的旁通之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