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里在1963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以后,这种新的跳高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田径界的注意和重视,从而促使世界男、女跳高水平迅速的提高,男子跳高世界记录2.43米,女子跳高世界记录2.09米,都是以背越式创造的,七十年代初,这一新的跳高技术流传到我国,很快引起了我国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兴趣,以致目前我国国内的重大比赛中,采用背越式技术的人数已大大的超过了俯卧式,特别在女运动员当中更占绝大多数,同时我国男、女跳高的国家记录创造者也都是采用背越式的跳法,并跨进了世界跳高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
(一)对建国初期学校体育思想的认识。建国初期,由于受“全盘苏化”的影响,根据前苏联专家凯里舍夫《体育教育理论》提出的“特殊认识过程的体育教学理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一直沿袭5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体系,把教育技能传授为主的“三基”目标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于是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忽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与机会。这种“传习式”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虽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系统化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体育效能的发挥。十年“文革”期间,因受“知识无用论”的影响及其“封闭式”社会的制约,当时根本不可能得到点滴有关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