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胡适、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周作人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为早期白话新诗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实践开辟了一条“真实”的道路。白话新诗派在内容写实、情感真挚、艺术真实三个层面对新诗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尝试。“真实”作为诗歌创作的美学原则,同时也成为诗歌价值的评判标准。在“真实”诗学观的引导下,白话新诗派开拓了新诗的题材和类型,丰富了新诗的文化资源,积累了新诗的创作经验。总结归纳白话新诗派的“真实”诗学观,对厘清白话新诗派的诗学理论,梳理新诗理论的发展脉络,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当代诗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淼 《淮海文汇》2011,(6):47-47
最近偶尔看到有关纪晓岚的一则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次,散朝的时候乾隆突然兴致来潮,叫住刘墉说:“刘爱卿,我今有一题,你仔细想想,明天上朝时回答我。”刘墉称是。  相似文献   
3.
梁淼 《现代交际》2014,(7):119-119
"中国梦"具有多维内涵,揭示了希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且为中国化道路选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深化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