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等教育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则以立德为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对接促使其和谐发展,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职责所在。首先,完整准确地把握两者之间在内涵、方法和目的上的一致性,才能正确引导和启发大学生,为高校注入新鲜血液。再者,了解和开创理论体系和实践工作相融的需求、途径和意义,才能正确指引大学生未来的道路,帮助大学生成才成人。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重视并逐步达成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各种平台让大学生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利弊均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网络时代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充分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和三个着力点,才能开辟新阵地,创造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基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方式又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不仅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学,建立实践教学网络基地,就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不同的实践方式必然带来不同的实践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理论的被掌握程度。因此,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实践")与课堂实践("小实践")有机结合,并重视"小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社会实践,基本上是校外社会实践,而校外社会实践却面临着经费不足、课时紧张、后勤保障难以到位等诸多主、客观制约因素。构建校内实践课堂化、校园化、专业化和网络化模式,是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也能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因素,通过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动力因素,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调动学生的自觉因素,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理论自觉。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等主体因素,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性作用。文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如何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进行了分板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思维自主化是一个人把握自身思维规律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只有真正地做到了思维的自主化,才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正确地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方向。大学生思维的自主化,是一个由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渐进过程。在大学生思维自主化的培养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