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禅宗兴盛及禅林清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兴盛及禅林清规的形成欧阳镇禅宗,是比较彻底地完成中国化的一个佛教宗派。它虽然初祖是南朝梁时来华的菩提达摩(一536),但实际创始人乃是盛唐时的慧能。慧能(638一713),俗姓卢,先世乃范阳(今河北啄县)望族,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会),遂...  相似文献   
2.
老子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出现众多派别的主张,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对持“有为之政”的各派别思想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和抨击,极力倡导“无为而治”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和爱民治国的责任感。老子还构想了与其“无为而治”思想相统一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基本功能有:文物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本文针对博物馆宣传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汉地佛教丛林制度的社会功能欧阳镇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各地修复和开放了一大批寺观教堂,依法合理地安排了宗教活动场所,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改革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渡...  相似文献   
5.
我国佛教慈善事业应从弘法利生、组织制度两个方面去拓展。在弘法利生方面,要强化佛教慈善的理念,扩充佛教慈善的内容和采取"授人以渔"的方法;在组织制度方面,需探索"本土化"的慈善模式和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为创建新型的佛教慈善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从佛教慈善理念系统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佛教慈善事业的动员力以及佛教慈善实践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创建佛教慈善事业,以为进一步推进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印顺从探究印度佛教的视野,深刻地揭示佛法人间性丧失的真面目:一方面是大乘佛教的神化、俗化现象出现;另一方面是佛法与现实佛教界存在着距离.印顺还从多角度剖析二者形成的深层原因,并从现实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进而着重强调要从佛法演变中把握佛法特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汉魏至唐宋,江西一直有藏传佛教思想流传的痕迹.元灭南宋后,藏传佛教正式开启了在江西传播发展的历史,后经明、清两朝持续积累,至民国时期曾呈现出兴盛状态.藏传佛教在江西的传播发展总的说来极其有限,影响不大.这不仅与藏传佛教的特点和国家宗教政治有关,也与江西的地理人文因素密不可分.藏传佛教在江西的传播发展,不仅丰富了江西宗教文化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江西宗教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试述梁武帝力促佛教僧制的中国化□欧阳镇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而极盛。据道世《法苑珠林》载,南朝宋时有寺1913所,僧尼3600人,齐时有寺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时有寺2846所,僧尼82700人,陈时有寺1232...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玄佛合流导致六家七宗局面的形成.僧肇深感六家七宗对"有无"的理解有悖于佛教的中观思想,故而以"不真空"立论,批判和纠正玄佛合流中出现的偏差.他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从假有性空的缘起论、名实无当的名实论等方面论证非有非无的中观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来达到融通佛教出世入世的意蕴,从而为佛教与当时社会协调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