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炎热的中午,在巴黎,“国立工场”的起义几乎被镇压下去的时候.在圣安东尼区的一条狭窄的胡同里。正规军的一个营正在攻占一座街垒。几发炮弹已经把街垒摧毁;一些幸存的街垒保卫者正在纷纷撤退,他们一心只想着逃命。  相似文献   
3.
关于“林译”美国文学作品的几个问题段怀清尽管胡适晚年在谈到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时曾批评林纤(琴南)“不懂一句西文,竟能以文言翻译了二百多种西洋小说”①,更早一些,尽管与林绿同时代且有同门同师之缘的翻译家、文学家严复对林纤的域外小说翻译也持谨慎保留态度②...  相似文献   
4.
由谢少波、王逢振编撰的<文化研究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中在谈及"学问转化为知识产权以及大学变成全球性公司"这样一个话题时,引用了美国加州大学校长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C.Atkinson)在论述现代研究性大学的角色目标时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理海大学(Lehigh College)教授吉瑞德(Norman J.Girardot)所著<维多利亚时代中国古代经典英译:理雅各的东方朝圣之旅>(The Victorian's Translation of China: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一书于2002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据说耗费作者近30年心血的巨著,煌煌780页,而仅附录和文献注释就有近300页,其中还有数十幅珍贵的照片和画像,尤其是一幅王韬与理雅各一家在英国的合影,更是国内有关王韬的文献资料或研究中所从未见者.  相似文献   
6.
一   胡适日记中记载了他1948年10月在浙江大学演讲事,一共两则.……  相似文献   
7.
梅光迪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梅光迪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从部分程度上对传统主流 思想的批判,到背依原典思想对五四新文化的主要倾向进行猛烈批判。造成这一转变的思想 引发和现实精神支持的,是美国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璧德及其人文思想。而与五四新文化 的重要倡导者、尤其是白话文学的倡导者胡适之间的关系,不仅成为梅光迪 的人文思想和人 文批评与现实发生关系的媒质,也使他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批评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8.
9.
主笔—小说家及其小说作品为晚清小说之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笔—小说家的复合身份而使得这种小说亦具有多重特性,其中在受众兴趣娱乐及教育启蒙方面的考量兼顾,突显了这种小说在市场商业化、社会大众化及审美启蒙性诸方面的时代总体关注与具体实践形态。相较而言,这种小说在社会启蒙方面的认同承担及诸多努力,一方面创造性地转换了传统知识分子在化民群治方面的道德责任,另一方面,亦将中国传统小说从一个封闭的作者核心系统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更为开放与自由的小说叙事时代。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从其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诞生起,对于这种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教育模式的批评追问就没有终止过.而这种批评和追问,在近现代之交的中国和美国,再一次掀起了一轮高潮.这一高潮在中国,伴随着西方式大学教育模式的兴起与展开普及和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在存在形式上的式微、在教育内容上的退缩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有关"大学之道"的争论.这里所谓的"大学之道",已经不仅仅指作为机构形态的大学,更意指大学教育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旨归.而在美国,由于现代大学教育中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教育思想的盛行,古典主义教育思想也处于日渐窘迫的困境.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马一浮和欧文·白璧德从现代大学体制之外和体制之内两方面,对其功能、大学中人文教育的可能性等进行了新的阐述发明.而他们那些看似保守的声音与姿态,其实都坚定地朝向着人类文明之未来所在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