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得到辩护的真信念”是西方哲学从纯粹的认知兴趣出发得出的关于知识的一贯定义,从这一定义出发,命题信念和客体信念根本不同.在西方知识论视域中对比考察儒家、道家和墨家述“知”的句法及其基本理论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先秦时期不乏纯粹的认知旨趣和句法等形式逻辑上的追求,但关于知的论述都以伦理诉求为旨归,从而缺乏西方文化传统中相应的成熟的认知理论以及形式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康德对启蒙的论证出发,所得到的结果是启蒙的反面。福柯在对康德启蒙思想的批判中,将启蒙定义为对时代永远质询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比较康德和福柯的启蒙思想可以看到,启蒙作为一种以对时代批判为核心的哲学品格和行为模式将为一切时代所共有,而其批判的对象、方式和目的将永远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永远需要回答的问题。从中国现实出发,由人类理性取代上帝理性并成为文化的核心理念的当前时代,启蒙的需要更迫切。  相似文献   
3.
山西奴工事件更深层的文化原因是共同伦理规范及其相应的共同价值信念和追求的缺失,导致了个体经济行为的失衡.因此之故,倡导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如何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并内化个体的自觉追求,从而在实存境遇中遵循.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哲学界针对亨普尔科学说明模型中的问题,提出了因果实在论的说明理论、建构经验论的说明理论、自然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说明理论.这些当代科学说明理论及其模型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分歧在于本体论承诺问题,通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启蒙问题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追本溯源,当时德国围绕“何谓启蒙”以及“如何促进启蒙”即启蒙的情景(包括启蒙的目标、方式、对象和条件)两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但是,通过对当时德国四位哲学家思想的系统考察,最终的结论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尽管答案表面上各不相同,但是背后隐藏了两方面共同诉求:一是在现实的感召下对理性历史回归与觉醒的诉求,二是对思维与语言表达明晰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决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阿佩尔建立在先验语用学基础上的对话伦理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尝试,对云南省生态文明观的建立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亨普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提出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经典解释模型(西方哲学界称其为覆盖律模型),并主张将其推广到历史领域.根据这一模型的构成要件、逻辑特征以及历史和自然科学不同的学科性质、目标、方法论.探讨这一模型适用于历史领域的可行性,认为历史解释的出路在于与语境论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