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英国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BASE)中关于lecture和seminar两个主题和情景的话语为语料,建立相对应的汉语语料库,基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情态理论,从情态量值的角度对比英汉学术口语语体中的情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情态在英汉学术口语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英汉两种语言都倾向于使用情态的肯定形式,较少用否定形式;(3)英语学术口语更倾向使用低、中量值的情态词,而汉语学术口语则多使用低、高量值的情态词;(4)英语学术口语的高频情态词分布不均衡,较多地使用了低量值情态词can,而汉语的高频情态词分布相对集中,没有表现出过多使用某个情态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界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词束,即在某一特定语域内频繁出现的词列。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主要侧重书面语与口语中四字词束的对比研究,或某一特定语域(如会话、课堂教学、学术散文等)四字词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而对英语学术口语这一语域中词束的研究较缺乏。在此依据Biber等人提出的词束定义及功能分类标准,选取BASE(British Academic Spoken English)中的Seminar部分作为语料,探究其高频三字词束的功能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三字词束在功能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其中,立场词束(stance bundles)占所有目标词束一半以上,而互动词束(interactional bundles)只占5%,并且在其具体的次功能分布中,不同三字词束种类的使用情况又有一定的差异。最后探讨三字词束其功能分布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一六八页)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在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容。那么,我国的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采的古代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又有哪些具体特征呢?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学领域核心期刊《当代语言学》和 Journal ofPragmatics中选取的文章为语料建立相应的英汉语料库。依据胡壮麟提出的可证性理论修正模式,就据素频率及种类分布,对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的可证性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在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言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语用策略使得两种语言在言据性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语言中,作者更倾向于直接选取语用策略和条件假设策略,而汉语语言作者更多地选取间接语用策略;(3)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据素使用存在相似性,即传闻、演绎和归纳据素使用比例较高,而预期、信度和信念据素使用偏低;(4)言据性与学术语篇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英国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BASE)中关于lecture和seminar两个主题和情景的话语为语料,建立相对应的汉语语料库,基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情态理论,从情态量值的角度对比英汉学术口语语体中的情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情态在英汉学术口语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英汉两种语言都倾向于使用情态的肯定形式,较少用否定形式;(3)英语学术口语更倾向使用低、中量值的情态词,而汉语学术口语则多使用低、高量值的情态词;(4)英语学术口语的高频情态词分布不均衡,较多地使用了低量值情态词can,而汉语的高频情态词分布相对集中,没有表现出过多使用某个情态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陶砥 《民族学刊》2018,9(4):50-57, 112-115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移民人口众多且民族结构复杂,各民族分块居住且隔阂较深,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张力明显。但新加坡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措施,有效地协调了各单元民族之间的关系、各单元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逐渐探索出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党统领、政府推进;二是存异求同、多元一体;三是明确底线、厉行法治;四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五是经济为先、多维并举。对新加坡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式进行考察与分析,能够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借鉴,对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语义韵是近年来新兴的语言学研究方向,为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等打开了新视野。它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某些词汇的语义韵特征进行描述性的介绍,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和描述词语行为的空间,对准确把握英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具有指导意义。语义韵应用的研究,方便了英语使用者从本质上把同义词和近义词区分开来,为正确理解话语语义、语用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词典编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词典编撰工作更细致、更完善。语义韵应用的研究有助于语言使用者避免语用错误,输出语义和谐的英语,提高语用能力,对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者的应用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8.
自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犹太大起义之后,犹太民族开始了长达1 800年的流亡生活,这段颠沛流离的历史即犹太民族史上的"大流散"时期。在中世纪,犹太人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国,而其中中世纪英国犹太人的历史是欧洲犹太人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一般认为,自1066年诺曼人征服盎格鲁—萨克森诸国起,欧洲大陆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移居英国,由于犹太人在借贷、金融业中的特殊作用,历代英王对英国犹太人采取了保护政策。到12世纪后期,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英国犹太社团已颇具规模。但自狮心王理查德时期起,由于十字军运动在英国引发的反犹浪潮日渐高涨,加上王室因为摆脱财政困境而对犹太人推行竭泽而渔的盘剥政策,英国犹太社团开始迅速走向衰落,并最终于1290年被全部逐出英国。从13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犹太人作为一个族群从英国历史上销声匿迹,直到17世纪中期后,犹太人才得以重返英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