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与此相关的人的个性与社会发展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其本人并没有给出科学的解释。但马克思对此却早已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如前面两篇文章所指出的那样,研究范式及对麦克卢汉思想与其时代深层关系判断上的偏差成为制约国内麦克卢汉研究走向深入的瓶颈,从而形成了一种将麦克卢汉非历史化的研究倾向,即把麦克卢汉视为一个不仅对其所生活时代的媒介现象作出深刻分析的大师,同时是一位准确预言了其身后所发生的网络时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此种研究,需要从传统的理解模式变为在新的方法论视野下的研究。张一兵教授的《回到列宁》一书,以"思想构境论"为方法论支撑,通过对列宁思想发展的重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解读案例。今天我们只有破除传统理解模式的制约,才能真实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发生史。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在本质上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因而社会经济的总体性关系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历史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像西方一些学者那样把文明(文化)当作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否则就会把历史僵化为若干个封闭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历史失去了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